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河南是诗词的厚土,诗词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河南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跟着诗词游河南,从诗词歌赋中寻觅河南的声音,以诵读的形式礼赞河南,体会诗境里的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穿梭千年的诗意,让我们与诗圣词豪同赏一轮明月同游一处美景!
安阳
名字来源:
1913年,废彰德府,保留安阳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安阳市划归河南省至今。
历史典故:
妇好请缨、文王演绎、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等。
主要景区:
安阳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汤阴岳飞庙、袁林文峰塔、妇好墓等。
《登安阳城楼》
唐 孟浩然
县城南面汉江流,
江涨开成南雍州,
才子乘春来骋望,
群公暇日坐销忧。
楼台晚映青山郭,
罗绮晴骄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
更疑神女弄珠游。
安阳,是最具历史穿越感的城市,有着3300多年的建城史。千百年来,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建安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绵延不息。有人说,秦楚战争在这里打出了一片历史,也有人说这里碧波荡漾,有城楼小景让人安然自得。
《登安阳城楼》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离开长安之后,来到安阳城看到眼前的美景,忘掉了在长安的苦闷与不悦有感而发,描绘了安阳城外的开阔景致。
此诗先写江水绕城穿流的平静秀丽,再写江城春日才子群公的闲情逸致,随后转向城郭绿洲的开阔景致,诗末句又以美丽动人的汉水神话做铺垫。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古安阳城和安康城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折射出了盛唐开元之时的安康经济社会面貌。
鹤壁
名字来源:
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养鹤,曾有“仙鹤栖于南山峭壁”,故得名。
历史典故:
瑚琏之器、鬼谷授徒、荆轲刺秦等。
主要景区:
云梦山、大伾山、古灵山、淇河天然太极图、摘星台等。
《登大伾山》
【明】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鹤壁,古之朝歌,有“从诗经中走出的城市”美称。而大伾山因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各具特色。
《登大伾山》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在欣赏大伾山风景的时候创作的。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因他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所以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登大伾山》诗碑至今仍矗立在大伾山顶禹王庙西侧。
首联就已经给出了登山之意,又简单明了的写出了自己对于山的最初描绘,河流围山盘旋,就像沧海桑田一般,岁月如梭,风沙流湍,变成了现在,水流在石头上跳跃,用动词和比喻的形式展现出来流水的清悦,红日升到山头,如同佛祖一样,体现出一片开朗的氛围,最后一句也是以空间视觉的角度写山之高之险和俊美。
石佛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山上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幽回,自古即为“河朔胜景”。大伾山与浮丘山东西对峙,以“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构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濮阳
名字来源: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北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历史典故: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仓颉造字、颛顼乘龙等。
主要景区:
戚城文物景区、濮阳博物馆、濮上园、龙山公园等。
《澶州》
[ 宋 ] 王安石
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间两城峙。
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
城中老人为予语,契丹此地经钞虏。
黄屋亲乘矢石间,胡马欲踏河冰渡。
天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
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濮阳,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北宋作家王安石的咏史诗《澶州》,就是现如今的濮阳,这首诗以纪实的笔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景德元年宋辽军队在澶州的激战场面。
《澶州》是王安石在宋辽签订的《澶州之盟》的和平协议之下,再次出使澶州,与辽国使者对话之后有感而发,这不仅是对两国交好格局的观测,也是对战争的惋惜以及和平的感慨。
诗的开篇描述王安石去往澶州路上的感受以及所见,点出了澶州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后六句分别描述了在《澶州之盟》签订的时期,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所带来的伤害,从“老人为予语”可以看出人民受难,“黄屋亲乘”点出了天子御驾亲征,“天发一矢胡无酋”正说出了我军士气高涨,乘胜追击,也点出了作者轻蔑的语气,但是最后一句画风突变,写了从今天开始,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这其中,丞相莱公的功劳最大,正是当时丞相寇準极力劝谏真宗不能南迁,并且要亲自御驾到澶州去督战,才稳定了军心,以及和平条约的签订。
王安石在和平条约签订五十年之后被皇帝派去与辽国使者交接,以便两国修好,通过商谈,两国使者点出了应该携手共抗外敌,王安石有感而发,创作诗歌,既是为了抒发心中的感慨,也是为了两国和平发展以及对人民安定生活的期望。
河南交通广播记者:雷静 佑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