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这些年急于赶路,似乎已经忘了故乡最热爱的“野山坡”,出自哪位姑娘的手,到了春天,“野山坡”美得象一块锦帕。这些年我已经没有看到这样的“野山坡”了,每年看到的第一缕春意,是在城市公园的枝头,今天,我是闻着灵鹅满山坡的李花盛开而至。



3月李花遍地雪,灵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是江南名果桃形李的主要产地,3600亩山地李花同时绽放,牢牢将整个春天攥在了手心,这枚江南名果以书圣王羲之名字中的“羲之”作为品牌,这可能是放眼中国独一份子,这枚果子与书圣王羲之之间存在某种渊源。



与华堂村相似,灵鹅也是个千年古村,约1600年,村中大多王姓,相传也是王羲之后裔的族居地,灵鹅原名是石鼓庄,因山石如鼓而得名,王羲之晚年隐居金庭观,一日寻化鹤飞来的大白鹅至此,故更名为灵鹅,当地的桃形李种植,相传由山间50棵变异株发展而来。


灵鹅的桃形李名气很大,山上建有一条登山观景步道,每年至此赏花的外地游客不在少数。步道的起点是在村侧的石鼓寺,又名“石鼓庙”,是王羲之第五世孙王衡为纪念先祖建的家庙,门前有潭清水,古树遮荫,成为游客短暂歇脚进餐的理想地。


入山的时间早了点,还未到李花开放的全盛时期,这种景象是比较折磨人的,我与远道而来的上海朋友是一样的心情,挤在一条道上往石鼓山攀登。三三两两的一束花开的也算不错,这纯粹的白,热烈的白,反复的白,在一树枝头随风轻颤,哪怕我再仔细地找,也不会有残花坠落的悲哀。


为这场越来越近的花事,灵鹅是有做过准备的,我站在岗头,或是亭中远望,我在寻找石鼓山上的一块石头,有些石头被齐整地切去一半,外形确实如鼓,但不知我用这根棒槌,死命地敲打鼓面,能否将这一树沉睡的花蕊惊现奇迹。


替灵鹅守望李林的是一尊露天大佛,叫鹅峰大佛,慈眉善目的,端坐在石鼓山的石莲台上,看不到有人前来进香,也没看到有人跪倒膜拜,燃过的灰烬算是一种敬仰,天与地之间是一座没设围墙的大庙,我看见有人就坐在它的跟前过日子,浅浅地尝了一口李子酿。


石鼓山的岩壁上还留有四个题字,“化鹤飞来”,这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典故中说,王羲之还未来得及将四字写完,“来”字是后人的添加,所以风格有异。王氏后人都有偏爱书法的习惯,随随便便添个字也是举手之事,却让一个遍地李花的春天多了一笔色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