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石是坐落于千年古镇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以西五公里处的一个村庄。旧时,这里被称为“马踏石”。相传古代,一位将军与敌军激烈鏖战,最终寡不敌众,单枪匹马退至一座山下。敌军紧追不舍,千钧一发之际,战马前蹄奋力蹬山,后蹄刨出乱石,如雨点般砸退敌军,将军得以转危为安。此地便被命名为“马踏石”,这座山成了马石山。马石矶位于马石山北麓,依山傍江,屹立在长江之畔。我自小在此生活,它早已成为我心底独特的印记。
关于马石矶的传说,在当地人口中充满神秘色彩。相传,昭明太子萧统在石城期间,曾骑马来到此处。他将马系于江边石矶,随后登舟前往江中太子矶游玩。后人为纪念昭明太子,便将系马的石矶命名为马石矶,把太子登船的石矶称作太子矶,在上面修建了太子庙。如今,唯有马石矶依然坚守江畔。
一踏上这片土地,微风裹挟着江水潮湿而略带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唤醒了沉睡在心底的记忆。眼前的马石矶,怪石嶙峋,姿态万千。有的如骆驼昂首,向着远方天际凝望;有的似神龟探海,仿佛下一秒便要潜入江水之中;还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在江畔展露着独特风姿。这些历经岁月雕琢的石头,泛着青灰色的光泽,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大自然书写的神秘诗篇。其中,老虎嘴、仙女背、虾兵蟹将等景致,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曾经,在不通自来水的岁月里,老百姓们洗衣洗菜后,或用长满老茧的肩膀,或用尚且稚嫩的臂膀,挑着木质、塑料水桶,将浑浊的江水担回家。在水缸中,用明矾划出优美的弧线和动听的旋律,随着时间沉淀,浑浊渐渐变得清澈,把江水烧开泡茶、煮饭、烧汤,尤其是江水炖江鱼,鲜香之味,至今难忘。夏日燥热时,直接用瓜瓢舀起江水畅饮,那清爽甘甜,丝毫不输山涧泉水。
站在马石矶上极目远眺,长江的雄浑壮阔尽收眼底。宽阔的江面,浑黄的江水滔滔东流。货轮缓缓前行,庞大的身躯拖着一长串驳船,宛如迁徙的船队;小船则轻快敏捷,在波浪中起伏跳跃,船尾留下一道道转瞬即逝的白色水花。
马石矶不仅有美丽的传说,还承载着悲壮的历史。明朝钦点状元黄观,才华横溢,在会试、廷试中均拔得头筹,被授修撰,后任礼部侍中,深受朱允炆重用。燕王举兵时,黄观奉诏于安庆募兵。然而,当听闻京城变故,他深知回天乏术,最终在太子矶投江自溺,以身殉国。如今,翠屏山上仅存黄公祠遗址和黄公墓,坐山面江,无声诉说着那段历史。漫步在马石矶,脚下碎石清脆的声响,与江水拍打石矶的“哗哗”声交织,据说《渡江侦察记》也曾在此取景。马石矶向上一公里处,是长江石滩,淘石者纷至沓来。这里藏着各种长江石,每块都凝聚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下则是江水回流形成的露天沙滩浴场。夏日傍晚,村里老少爷们齐聚水中嬉戏,消解一天的疲惫。
马石矶沉默地凝视着昼夜更迭,将将军马蹄、太子舟楫、状元丹心,统统化作江畔麻石、青石上的道道斑痕。
原标题:《陈英:马石矶》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王瑜明 题图来源:作者供图
约稿编辑:王瑜明
来源:作者:陈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