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的街道在六月的潮湿空气里没什么变化,电车依然缓慢地穿过小巷,老人在门口抽着烟,看起来什么都没发生过,但一扭头那些战争的影子又蹿进来。真怪,几乎没有人不谈冲绳之战,可大家都不肯彻底翻开那些抹不去的疼。28年,或者51年,冲绳计时方式总和别人不一样,你说这是真正的归属吗?
有些人觉得冲绳现在已经无所谓琉球王国了。可是从明太祖册封王国,到明治日本的吞并,谁又能抹去那一纸藩属国的存在?历史到底怎样才算属于这里?每次有人提及“植入日本版图”,我就想,冲绳何时真正属于过自己?或者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走在和平祈念馆外,脑子里都是那些展馆里的碎片。冲绳之战,铁血风暴,地狱战场,历史证言,美军基地,这几个展室像格子间,把所有历史切开让大家参观。照片、实物、影像,有点像在看别人的日记,却总有一根针扎在自己身上。有人说“世界和平”,也有人没被彻底说服,那铭文里到底有谁的痛?
**冲绳之战持续了90多天,20万人倒下来了,里头有一半以上是平民。** 这些数字其实已经看麻木了,但在这里听到孩子的嘶喊、老人边跑边嚎,一下子就不淡定。有人炸死,有人跳海,有人饿死,还有人觉得自杀才算殉国。那些悬崖觉得随时能崩塌,尤其在暴风天走过,想象当时的无助到底是什么。
一边是官方说要“仇视战争”,一边是现实里基地噪音震得你脑仁疼。回归到底是谁在定义?从45年的投降到72年的象征性归还,这里始终没逃出美日同盟的束缚。抗争,集会,游行,换来基地依然耸立在普天间、嘉手纳、金武湾旁边,喊破喉咙也是白搭!要说和平是冲绳的信仰,那矛盾也是他们的现实。
奇怪的是,在祈念公园里,你能看到死者名单——日本人、美军战士名字都刻在石壁上。你说战争只有一方是加害,另一方一定无辜吗?石碑不分国籍,生命都混杂成一摊,各自的故事只在后人眼里留下一串姓氏。活着的人用战死者的意义塑造新冲绳,可没人确定自己是不是又在重复历史。
这几年数据一直变,冲绳人靠近基地的区域,恶性事件频率远超其他县市。2021年统计,基地区犯罪率是周边县的2.7倍。你问为啥敢怒不敢言?有人说习惯了,有人还是愤怒。有个出租车司机说“基地不撤,冲绳就不是我们自己的”,也有人觉得“美军撤了反而没保障”。谁在乎呢?
话说回来,美军撤军的呼声每年都高。民众投票否决新基地迁移案,中央政府照样推进建设,冲绳知事反对、又被搁置。甚至有人觉得“如果没有美军,冲绳经济就彻底完蛋”,但反过来讲旅游收入早超过美国补贴,真实数据也在摆着。你说到底是现实还是习惯?
冲绳人确实始终没停止反抗,哪怕被媒体剪成边缘声音。从2022年的普天间迁移抗议,到今年石垣岛反基地集会,每一场都在提醒中央,冲绳还在被分割。可很奇怪,这些抗议好像只是冲着空气去喊,偶尔有印度记者记录,偶尔有香港媒体追踪,每次都云淡风轻,这种无力感到底从哪来?
在和平公园旁边,有个初中班级在写参观心得。不少孩子写“和平可贵”,有的甚至画出跳海的无言场景。现在的冲绳年轻人,部分已经麻木了禁区与隔离带,但也有人说“岛屿如果无法摆脱基地阴影,就不能算是真正归属”。这句一边说的对,一边又像在自欺欺人。
美军基地带来的现实影响其实很具体,航空噪声有时候一天能超标200次,居民区常见房屋因噪声减值20%到30%。有些冲绳老人的房屋买卖记录显示,只要贴着机场,价格跟外县比简直天壤之别。可是,谁愿意一直忍着呢?难道真成了宿命的一部分?
冲绳社会的撕裂不仅仅是军事和民生。还有文化、身份、归属,县政府和中央反复扯皮,民意调查支持减少基地却总没人能真正说了算。有一次在嘉手纳镇上听到议员说“我们无权决定自己命运”,你信吗?可也有人觉得中央政府有压力,说日本如果没了美军就会变弱,舆论杂得连记者都懵了。
这些观点和立场其实没统一标准,今天觉得抗争有意义,明天也许又会觉得和平就是忍耐。历史学家整理冲绳史不是按时间线,而是按痛感和族群,把琉球民间祭祀记忆也嵌进去。比如1972年回归那天,冲绳人祭拜夕阳——你说他们当时希望归属日本,还是继续做琉球人?答不出来。
冲绳的悲剧不仅仅是被吞并,更是不断重复的归属错位。2019年调查显示,冲绳年轻人中对琉球身份的认同率比上一代高出28%。但和日常生活纠缠一起,身份不代表反抗,有些人嘴上说反对基地,实际又靠基地养家。是不是很矛盾?可能连反对和支持都没有真正的界线。
站在普天间基地外头,看到美军战机起飞,那噪声实在能撕裂脑海。这时候和平公园的词句变得很远,反倒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离得更近。有人在推特发声“我们不想再忍耐”,又有人留言“你有退路吗”?连声音都变得碎片化。
有时候感觉冲绳很热情,有时候觉得到处都是悲观。冲绳人既想彻底回归自己,也想着和日本保持距离。你说日本中央是真管冲绳吗?还是只是操控议题?
这种现实里的不一致,到底算冲绳的宿命?把基地问题变成政治噪音,还是让和平祈念馆里的话语继续温柔下去,也许谁都没想明白。有人在网上给冲绳打分,说“幸福感比东京低”,有历史学家统计冲绳经济增长,结果又发现受限于基地影响。到底什么才是发展?谁在关心?
岛屿上的历史继续重演,和平与冲突总在矛盾里拉锯。冲绳人想要的生活,已经不是琉球王国那个模样,也不是日本复归后的样板间,或许只是岛上自己的呼吸。一些旧海堡已经被商业开发,曾经跳崖的人们的记忆慢慢被遗忘,但又有人在守着海边,只是不说话。
矛盾在这里似乎变得天然合理,冲绳不再纠结结果,而是把所有碎片当成日常。每年都有不少年轻人离开去本土发展,可是每次祭拜琉球祖先还会回来。所有的对抗和和解都是临时性的,冲绳依然在等待有一天真的清静。谁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呢。
冲绳的现实有时候很善变,也很执着。基地还在,噪音还在,冲突还在。岛民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和平的信仰,也继续在现实里妥协,或许,这才是真实的冲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