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街驻车的日子,每天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吃饱喝足后直奔文化广场——不是散步遛弯,而是赶一场全民泡脚的热闹。
刚到广场,就被满眼的烟火气裹住了:长条池里的温泉水冒着氤氲热气,男女老少坐得满满当当,脱鞋、伸脚、舒气,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我赶紧找个空位加入,双脚刚浸入水中,一股暖意就顺着脚尖往上窜,从头到脚都透着舒坦,难怪这儿不分早晚都挤满了人,原来是藏着这样的“治愈密码”。
正琢磨着这些泡友们到底能从早待到多晚,旁边一位黝黑结实的大哥主动搭话:“大妹子,口音不像本地人,打哪儿来啊?”“陕西来的!”一来二去,我们就唠开了。大哥是柯街老住户,更是79年从越南安置过来的归侨,一开口就打开了柯街的过往。
“早些年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哟!”大哥叹着气回忆,以前柯街人全靠种地糊口,水稻、玉米、甘蔗轮番种,收成看天、卖钱看行情,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顶多养点鸡鸭补贴家用。79年他和一众难侨被撵回国,昌宁成立柯街华侨农场接收他们,那会儿啥都没有,只能从零开始刨地扎根。
“真正的转机,是这黑温泉!”大哥话锋一转,眼里亮了起来。早年只有橄榄河的野温泉,本地人偶尔去泡澡洗衣,2000年左右开发后,温泉水引到了镇上,一步步升级成“温泉小镇”的招牌。围着温泉建的度假区、康养项目,让柯街彻底翻身:归侨们不用再靠天吃饭,家门口就能当服务员、保洁员,农业基地和旅游项目里,一个月能挣好几千;民宿、小饭馆开得红火,冬早蔬菜、芒果、沃柑借着游客的人气卖得火爆,农业和旅游凑成了“黄金搭档”。
正唠得热乎,旁边一位吉林大姐接了话:“大妹子刚来吧?现在柯街就是个‘全国大家庭’!”大姐说自己从长春来,在这儿买了房安了家,小区里新疆喀什、四川成都、上海江苏的邻居都有,尤其东北老乡扎堆,菜市场砍价、温泉池唠嗑,随处都能听见熟悉的乡音。“东北冰天雪地的,你瞅瞅这儿的大太阳,过来躲寒太舒服了!”
泡完脚溜达到黑温泉餐厅,物价直接惊到我:6块钱一碗米线,8块钱一碟红烧肉,3块、6块的小菜任选,米饭1块随便添,汤还免费,15块钱就能吃得饱饱的。二楼的麻将室虽早间空荡,但听说是“抢手货”;三楼乒乓球室挤得满满当当,清一色东北老乡挥拍激战,还热情喊我加入,吓得我赶紧摆手溜了。隔壁瑜伽室安安静静,侧边楼上却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原来是一群大姐在练模特步,挺胸抬头、步伐优雅,活脱脱把小乡镇过成了城里的精致模样。
往房车驻车点走时,车友老远就喊:“吃了没?泡脚了么?”才发现,在柯街,人生大事好像就这两件——吃饱喝足,泡暖脚丫。
柯街真小啊,小得像颗芝麻,没开发温泉前静得能听见蚂蚁打架。可就是这不起眼的小地方,藏着最暖心的烟火气:免费的温泉、亲民的物价、天南地北的笑脸,还有从苦难里熬出来的好日子。难怪来了就不想走,这大概就是最让人眷恋的人间烟火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