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陵湘
世人曰:黄山归来不看山。
我道:张家界归来不赏峰。
"五步一景,七步见奇",踏足张家界的人,大抵都会生出同一种感叹:这山水仿佛是被上天放大了的盆景,却比寻常盆景更添千万种风情。
你且看那刀削斧劈般的奇峰,或孤峰独秀,如"南天一柱"直插云霄;或双子相依,似"夫妻岩"脉脉含情;或群峰竞秀,若千军万马列阵而来,错落间各显姿态。
古柏苍劲缠岩而生,绿树葱茏漫山铺展,峡谷深幽藏云气,鸟鸣时惊起山猴跃枝——分明是"看山十年不厌多,奇峰个个画中摩",让人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将天地灵气凝作这般仙境。

置身其中,穿行于奇峰密林,执杖漫步于临涧小道,方知何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清风拂面涤尽尘烦,山泉叮咚洗去俗虑,那一刻的惬意与放松,是身心与原生态的坦诚相拥,仿佛连灵魂都被这山水开光洗礼。
远道而来的风尘、追逐美景的疲惫,都在这一叶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中消融——原来世间真有这般缘分,让人与山水一见如故,相看两不厌。

张家界的精彩,多藏于山腹险峻处,恰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阿妹,待远道而来的游人去揭开她的面纱。数亿年的光阴在岩层里沉淀,化作她含情脉脉的等待;山间的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神秘古老的传说,等你来听。
这方水土不仅有"奇山异水甲天下"的绝景,更有武陵山脉深处酝酿的民族文化瑰宝。出发前,导游便饶有兴致地说起"湘西三绝"——赶尸、蛊毒、落花洞女,字字都透着神秘,勾得人好奇心起。
我早年往返邵阳、新化时,也曾听闻苗家蛊术的传说,只是"蛊毒"二字向来讳莫如深,问遍当地人,也难寻确切答案,反倒得了一段异闻:

早年有位外地来的小官,在苗汉杂居的乡里推行计划生育,因作风粗暴,动辄捆人强扎、拆房揭瓦,乡人敢怒不敢言。不久后,他得了怪病,遍访省内外名医都查不出症结,只觉浑身不适。有人暗猜:怕是中了蛊。
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可蛊术"传女不传男",会者从不多言,施术时于茶饭间悄然而动,真真是"无形无影难防备,一杯一盏藏机锋"。无奈之下,那小官只得拖着病体,带着悔意挨家拜访曾被他苛待的苗户。
数月后,病竟不治而愈。此事在当地半信半疑,终究成了"姑妄言之姑听之"的传说,不必较真,权当添了几分湘西的神秘色彩。

晚间坐在剧场看《魅力湘西》,才算真正触摸到这片土地的文化肌理。傩戏里的面具藏着千年祈愿,打镏子的铜声敲出生活热辣,土家哭嫁的歌谣里,是"嫁女喜忧掺半中,泪落声声是情浓"的细腻;茅古斯舞的粗粝舞步,踏出了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倔强。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那出"湘西赶尸"。

虽知这传说从未经科学印证,可当艺术将其搬上舞台,依旧让人既觉新奇又感惊悚。我本是有备而来,偏生猎奇心起,特意从后排挪到前排。忽然间,舞台陷入黑暗,唯有几点幽光闪烁,巫师作法的咒语低低响起,几十个披头散发的"僵尸"身着黑白寿衣,或跳或滚,姿态诡异。
那阴森之气扑面而来,直教人毛骨悚然——说出来不怕笑话,那晚回了旅社,竟被这"假戏"扰得做了一夜恶梦,倒应了"传闻惊悚终是戏,入眼惊魂却当真"的趣境。

张家界的奇,原是这般层层叠叠:既有山水入画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有文化藏谜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看过、听过,便再也忘不掉。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