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明的观光玻璃步道上,一眼能看到距离桥面200多米深的峡谷底,桥上行走可感受到如临深渊的惊险与刺激。连日来,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贵州大桥打卡。
“既能开车从桥上过,又能走上大桥,在玻璃步道上观光浏览,体验很不一般。”自驾前来观光的重庆市民陈女士说,在桥上边走边看,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壮美的高山峡谷风光。
当前,贵州正不断推进交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桥文旅新品牌。依托独特资源,“桥见贵州”研学品牌逐渐打响名气,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研学基地,已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
为破解桥旅结合融合发展“梗阻”,8月7日,派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立足职能定位,靠前监督,前往鸭池河大桥开展调研,将桥旅结合融合发展纳入重点监督清单,紧盯政策落实、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
桥梁是交通发展的显著标志,是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推动旅游产业化的“特色招牌”。目前,贵州已建成各类桥梁超3万座,已建和在建的桥梁超过5400公里,包括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以及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
讲好贵州“桥”的故事,擦亮“桥”的名片,在桥旅融合上实现新突破。派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会同省交通运输厅聚焦顶层设计不够、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及时制定《贵州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贵州省桥旅融合项目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试行)》两个制度,对桥旅融合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做好“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桥旅融合大文章,努力把世界级桥旅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服务支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护航桥旅结合融合发展方面,派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依托“派驻 ”大监督体系,与贵州交通投资集团纪委建立监督联动工作机制,指导开展“点题监督”,共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针对花江大桥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以“室组地”“组地”“点题 选题”模式,采取下沉式、嵌入式等监督方式,实现靶向施治、精准化监督。
“这么大的项目,招投标流程、资金使用、施工进度等都是重要环节。在桥旅融合开工建设之初,我们第一时间深入项目建设组,全程跟进监督,助力打造廉洁工程、安全工程。”派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人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