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节,湛蓝的天空下,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上拍照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位成都游客感慨道:“十几年前广场周围还是光秃秃的,也没有这么多人。如今绿树成荫、人潮涌动,变化太大了。”
近年来,西藏通过政策扶持、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一系列措施,推动雪域高原文旅经济持续升温。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实现旅游总花费315.52亿元,同比增长10.18%。
政策支持 释放消费潜力
为促进消费、催生新增长点,西藏不断推出利好措施,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热旅游市场。
为破解旅游淡旺季失衡问题,西藏自2024年起推出多轮消费补贴政策,涵盖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领域。例如,“冬游西藏”优惠政策明确,除寺庙景区外,所有A级景区免费开放,三星级以上酒店执行淡季价格等。
今年2月,西藏启动第二轮文旅消费券补贴活动,坚持“普惠+精准”双轨并行,通过机票返现、火车票补贴及专项人群优惠等措施,撬动文旅消费。例如,自由行游客机票补贴最高可返1000元,火车票实付金额补贴最高达800元;亲子游、银发游等群体额外享受600元定向补贴等。
在一系列优惠措施的激励下,今年五一假期,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达11.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成都游客何先生算了笔账:“一家三口往返拉萨的机票补贴近2000元,相当于省下一晚五星级酒店的住宿费。”
此外,西藏的火车票补贴政策覆盖了全国多个城市,“冬游西藏”活动通过抽奖形式赠送万张免费机票和火车票,并附赠布达拉宫门票优先预约权,成为“引流利器”。
西藏还不断丰富文旅节庆活动,举办林芝松茸美食文化节、西藏“吃货季”等;打造夜间文旅消费场景,如拉萨“宇拓路不夜城”、天海商圈“山海集市”、昌都民族风情夜市……推出优惠措施与丰富在地体验相结合,短期刺激消费与长期产业升级并重,为高原旅游注入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肖传江表示,下一步,西藏将坚持问题导向,克服偏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增加偏远地区文旅产品供给,完善配套商业设施;持续完善优惠政策,精准发放财政补贴;同时,进一步健全服务品质认证体系。
生态优先 夯实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藏坚持生态优先,以原生景观资源吸引游客,以旅游收益定向反哺生态工程,并通过绿色产业规则约束开发强度,为全球脆弱生态系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本。
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的普兰县岗莎村,一间“垃圾银行”格外引人注目。村民和游客可用捡拾到的垃圾在这里兑换胸牌、钥匙扣等纪念品,截至目前,“垃圾银行”累计收集垃圾约60吨。此外,岗莎村牦牛运输服务中心每年还会拨出20余万元,用于转山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村民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住饭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效维护了冈仁波齐的生态环境。”岗莎村党总支书记久美多吉说。
珠峰大本营通过与登山管理机构签订环保协议、限制客流量等措施,守护“世界之巅”的生态原貌。定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文海介绍:“近年来,我们着力把珠峰打造成最生态、最人文、最智慧、最和谐、最美丽的一流自然保护区、一流生态景区,持续做好珠峰大本营区域生态环保工作,呵护好珠峰的美丽容颜。”
融合提质 打造特色体验
西藏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世界级自然风光与独特文化资源优势,显著拉动文旅消费,带动特色手工艺、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肖传江说,在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八方游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对西藏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2024年,西藏文化产业产值达111.44亿元,同比增长23.8%;旅游总花费突破745.93亿元,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西藏还着力打造特色节庆品牌,策划了覆盖不同人群的文旅活动。例如,林芝市今年4月开展第二十二届桃花旅游文化节,节庆期间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那曲市尼屋乡今年4月开展桃花盛会旅游活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1万元。
西藏各地还不断发力旅游宣传推广。林芝市波密县日前以“冰川、桃花、藏文化”为主题,在上海、杭州举办文旅推介会。波密县委副书记、县长旦增维色介绍:“波密坐拥桃花谷、米堆冰川、恰青冰川等特色旅游资源,如今已成为创业者与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诚邀各界人士进藏共赏秘境冰川、共品藏茶醇香、共谋发展新篇。”
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成为游客到拉萨的必打卡项目之一,自首演以来已接待观众3200万人次,并衍生出民族风情街和系列文创产品,带动剧场所在地慈觉林村创收超5亿元。此外,拉萨宗角禄康公园的非遗展销市场、山南市桑耶镇的特色露营活动让游客近距离体验唐卡制作、藏香技艺等项目,擦亮了文化名片,带动了旅游消费。
西藏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一场产业的变革,更是生态与人文的觉醒。雪域高原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兼具温度与韧性的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正如一位游客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所说:“西藏的美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触动,这里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倾听。”(柯佳其)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