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人 || 田桃源:见龙洞50号:周碧华的简朴生活
原创 印象桃源
见龙在田。
贵阳市南明区见龙洞这个地方,适合属蛇的我居住。碧华兄先我一步到,他说他属兔,也适合在这居住。
他说他在这里过着“极简生活”。确实极简,“周简”!
我到达的那天中午,他请我吃饭,走了两千多步,走到一个民工餐馆,15元一份菜,大米饭管饱,红萝卜、酸泡蒜米不要钱,南瓜汤也免费。共花费30元。
他和民工攀“老乡”,前一批是湖北老乡,后一批是江西老乡。他是学中文的,辩别口音得法。
晚上就“豪华”一点,加大份的羊肉粉13元,各一碗,另花了20元加了一份羊腰与羊鞭,共花费46元。
早上,他只吃一个水煮鸡蛋,加一个水果。要不一个苹果,要不一个黄桃,要不一个梨子。
他不择食,有什么吃什么。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馑频臻,小时候经常吃不饱。“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我们不能忘本。”
他不怎么喝酒,待我从桃源发来几瓶“释心堂”,他又忍不住,就着葛粉,拿一大碗,装一两酒,颇有几份饮者的豪情,好像喝酒几得很,蒙了不少网友。
喝了酒就讲直话,谁谁谁与人不善,谁谁谁贪心不足,谁谁谁结果如何。言语间,充满了洁身自好的自豪感。
呆在屋里,穿一件汗背心,头发和胡子有些乱而白,如果肤色黑一点,蹲在田间地头,那他就是一个老农形象。
碧华兄安乡人,纯农家子弟,考上湖南师大,毕业后在桃师教师,后改行到《常德日报》当记者,退休前调到市文联,混到一处级干部,他很是知足。
从“周简”的生活作风来看,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处级干部,也不像一个著名的文化名人。
年过花甲,见过林林总总的人和事,仿佛看破红尘。同事冯文正走了,陈集亮走了,“没有什么豪横的”“人生就那么几十年,看淡一点”“很多事懒得较真”……
在见龙洞这个小区,是典型的富人区,一幢幢的豪华别墅,碧华兄用他记者的视角,敏锐地观察到这里住的大多是“富裕型留守妇女”、“富裕型留守儿童”。
他感慨:金钱能购得广阔的空间与物质的丰盛,却未必能填满灵魂深处对陪伴与真实生活的渴望。碧华兄虽然物质生活简朴,但他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
每天在小区荡近万步,然后就是录一段视频,唱唱歌,有时写一篇公众号,要不就研究易经一一摊开一幅巨大的易经图,天天写笔记,一本研究易经的书样已摆在案头,即将出版。
他是典型的文化人,却不迂腐,象一股清流,不在乎名利,却看重自己的声誉。前些年,看到作家协会乱象,公然辞去省作协,也拒不加入中国作协。按照他的创作成果,加入中国作协是分分钟的事。
守得住寂寞,他在见龙洞住了一个多月,其间只有我和另外一对夫妻来小住,他一个人独守空房,却也悠哉游哉。
心底无私天地宽,君子坦荡荡,不像有的人退休了还过得胆颤心惊。他几次闯过鬼门关,早己看淡生死,领悟了生命的真谛:越简单,越幸福。
昨天,他担心96岁的老娘,回了常德,我则向云南飘零。我在见龙洞与他同吃同住了两周,清理行李,都只有一个小包。
走在贵阳爽爽的风中,身材不到一米七的他,霎时显得高大起来……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