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关楼。
剑门云海。
翠云廊。
梁山寺千年紫薇。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嘱咐,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两年来,剑门关景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指导方针,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创探索。
古柏群中的文化解码
翠云廊,是古代驿道与人工植树的典范,廊内的千年古柏群不仅是一条古道,更是一部镌刻在天地之间的史诗,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把翠云廊古柏群保护好、发展好、合理利用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之路。
为此,翠云廊景区在加强古柏生态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人文历史资源,营造出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翠云廊景区深入挖掘古树名木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价值,讲好古树名木故事,以古柏为媒,先后编排了《点树交印》《张飞植柏》《蜀道镖运》等情景剧,将文化故事搬到现场,在千年古柏下实景演绎历代官民植柏护柏的生动故事,通过戏剧化形式传播生态保护理念,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同时,延伸策划小小护柏员、小小中医、小小飞手、小小讲解员等研学课堂。
在这种沉浸式观演体验中,让公众对生态保护的理解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这些情景剧自推出以来已成为景区文旅的核心IP,吸引了大量研学团队及文化爱好者。
另一方面,翠云廊景区充分做好古柏保护重要性宣传教育,先后推出了循环青绿打卡计划、古柏保护勋章打卡、翠云廊植物认养计划等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触摸历史,让文化传承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雄关舞台的破圈传播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
作为古蜀道的咽喉要塞,剑门关承载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剑门关景区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将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打造了一场场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文化盛宴。
烟雨朦胧中的翠云廊。
惊险刺激的二号索道。
瞻淇鱼灯。
高空王子阿迪力走钢丝。
新疆达瓦孜
2023年春节期间,阿迪力·吾休尔父女团队在剑门关关楼上空表演高空走钢丝,身着三国将军服饰,以惊险动作展现维吾尔族传统技艺——达瓦孜(高空走索),吸引数万游客围观。
鄂伦春族歌舞
2024年1月,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团在剑门关和翠云廊表演斗熊舞、鼓舞及传统民歌,并现场教唱鄂伦春语儿歌,展现狩猎民族的独特文化。
安顺地戏
2025年春节,贵州安顺地戏团队演绎“三英战吕布”等经典武戏剧目,头戴木刻面具、手持兵器的表演让游客体验明代屯军文化的魅力。
安塞腰鼓
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陕北安塞腰鼓团队在剑门关北门广场和关楼前擂响震天鼓声,红绸翻飞间,黄土高原的豪迈与蜀道雄关的厚重交相辉映。
瞻淇鱼灯
2025年端午,源自安徽歙县的“瞻淇鱼灯”在剑门关巡游,3米长的鱼灯队伍沿蜀道蜿蜒向前,再现“一夜鱼龙舞”的诗意场景。
长期以来,景区以“非遗+旅游”“文博+旅游”“科技+旅游”等融合业态为抓手,先后推出《开关仪式》《陆游过剑门》等情景剧以及《剑门长歌》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策划了跟着诗歌游剑门、AI机器人舞动剑门等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
以雄关为幕、以文化为魂,让“千年历史雄关”成为“非遗表演大舞台”。通过持续引入非遗项目、创新互动形式,成功将传统文化转化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旅游体验,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生。这种模式不仅为其他景区提供了参考,更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微观样本。
千年蜀道的邂逅之缘
除了为非遗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外,剑门关景区还紧抓剑门蜀道核心文化资源,不断推动蜀道文化走向世界。
该景区推出“背诵《蜀道难》 奖游剑门关”活动,并不断升级优化:营造生动沉浸的场景体验,新建考棚、状元榜,让游客变为考生,工作人员变为考官;优化节假日时期的排队背诵体验,新增背诵点位;增添参与方式,邀请游客们参与线上“云背诵”,并添加定制背诵奖章,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联动,吸引游客参与。与此同时,翠云廊景区也同步开启默写《翠云廊》赠送门票活动。自活动推出以来,已有近30万名游客参与活动。
此外,该景区通过邀请包括国际友人贾和普在内的国际旅行博主、达人、国际旅游推介官、留学生体验官在平台分享景区的美景和体验故事,推动提升剑门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
文化IP的独具匠心
两年来,剑门关景区通过努力实践,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标杆。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利用AR、VR等技术,持续打造剑门关数字形象代言人——“关剑”,推进文创产品开发、数字旅游讲解、商业化运用,特别是在三国军事、红军攻克剑门关等历史事件中,实现文化与科技互动,增强文化感染力。
同时,剑门关景区还不断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情绪价值,多领域协同,推动跨界合作。目前已与多领域授权联名,包括361°运动品牌、网易《率土之滨》游戏、腾讯《桃园深处有人家》游戏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景区还在积极塑造剑门关文化IP创意符号,打造柏木产业链,研发柏木香薰、礼盒;把蜀道、非遗、文物等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牢牢把握年轻游客群体喜好,以达到更好宣传推广作用,力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翠云廊的千年古柏到非遗展演的璀璨舞台,从文创开发的创新实践到古柏保护的生态坚守,如今,剑门关景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未来,景区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持续打造剑门关文化IP,围绕当地蜀道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创意转化、利用,为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打造翠云廊-剑门关世界级文旅地标,让剑门蜀道走向世界注入强劲动力。
文图均由剑门关景区提供
编辑:罗杰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江涛 李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