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轻拂黄果树瀑布的水帘,将青山晕染成流动的水墨画;暮色笼罩下的安顺古城灯火初上,儒林路的美食香气与屯堡山歌交织成诗……今年以来,安顺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和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进入暑期以来,安顺旅游更是呈井喷式增长,据统计,整个7月,黄果树、龙宫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48万人次,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量高达210万以上人次。
不断攀升的人流和车流,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安顺交警坚持以“既要管理有方,又要服务周到”为工作指南,主动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大交通”管理格局,强作风,创机制,为安顺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大道,筑牢平安的基石。
安顺交警在黄果树服务区开展提醒服务 周璇 摄
稳中做优 擦亮核心景区平安名片
黄果树、龙宫景区是安顺旅游两张亮丽的名片,安顺交警在多年累积成熟的管理经验上,持续优化服务措施,通过大数据实时了解景区各停车点车位情况、周边酒店入住等情况,在指挥车辆进行团散分流时,精准调度停车场资源,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细致的咨询、引导服务。
目前传统观光游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变,自驾游逐渐成为主流,据统计,7月总计有近34万辆车进入黄果树、龙宫景区,安顺交警结合实际,在做优做实景区警务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提示警示服务。“在龙宫服务区的交警提醒我们,快到黄果树可以走应急通道下去,很顺畅就到景区了。”西安游客谭先生告诉记者。安顺交警主动作为,做优做细服务,让游客虽然“人生”但“地熟”,来得安心,玩得顺心!
安顺交警在乡镇街道护安保畅 赵杨 摄
迎接挑战 焕发城市景区“安顺”活力
如果说景区交通管理是安顺交警的“常规动作”,那么中心城区面临的挑战则是全新的“考题”。随着“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品牌的打响,以安顺古城、虹山湖休闲生活区为首的城区景点和大街小巷遍布的特色小吃,让许多游客从“过境游”向“深度游”、从“景点打卡”向“避暑度假”转变,许多游客整个暑期都在安顺度过,感受迷人风光、深厚底蕴与夏日清凉的独特魅力。
今年7月起,安顺古城单日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最高峰达到18万,这展示了安顺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的成果,但是在道路资源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群众日常出行叠加游客自驾出行需求,让城市交通流量大幅增加,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面对城区快速增长的人流、车流,安顺交警迅速转变勤务模式,从以往均衡配置向精准部署转型,推行“潮汐式”警力安排,根据客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执勤重点,加强警力投放,加密点位部署,确保从核心景区到周边路段,从城市主干道到小巷“毛细血管”都安全、畅通。同时,统筹警种资源,联合特警、派出所开展夜间巡逻和定点值守,实现交通疏导与治安防控联动,切实保障城区重点景区夜间秩序与安全。
公安交警在指挥车辆有序通行,让流光溢彩的“夜安顺”更平安 陈垚 摄
针对暑期旅游井喷形势,安顺交警经过科学的研判后对城区道路交通设施进行“微改造”。
“我们在执勤时发现,虹山湖斑马线车辆通行空放率有点高,行人等待时间太长了,很影响通过效率。”安顺交警告诉记者,发现该问题后,公安交警迅速反应,精准研判,在步行游客众多,车辆通行较少的时段,减少23秒行人等待红灯时间。“我们每天都要从这里去虹山湖遛弯,有时候虽然没车通过,但红灯还亮着,只能等着,现在快多了,特别好!”记者在对该路口改造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时,在安顺避暑的重庆游客杨女士告诉记者。
安顺古城与顾府街路口的优化效果则更为明显。原本12米宽的人行通道扩展到24米,中央隔离护栏改为伸缩式设计,有效提升高峰期的通行能力的同时,消除人车混行安全隐患,保障行人出行安全。
城区旅游火热出圈后,原先的停车资源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安顺交警迅速与相关部门、业主单位协同会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增设或扩建停车场,目前古城附近已扩至1600多个停车位,有效缓解核心景区停车矛盾,除此之外,安顺交警还对每个停车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对停车场提出优化意见,让游客安全、顺利停放车辆。
同时,安顺交警还在高铁西站等旅客集散地安排了固定值守点,指挥各类车辆有序通行、上下客,引导游客到指定地点乘车,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最让人感动的是安顺交警的贴心服务!”曾有云南游客王女士一家在安顺游玩时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民警在处理完事故后,还为他们制作了详细的旅游攻略,推荐美食美景。感动之余,王女士专门寄来锦旗和感谢信:“瀑乡交警好本领,为民解忧暖人心。”安顺交警不断加强内部培训,拓展知识面,路面警力在护安保畅的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贴心、接地气咨询服务,不仅是交通疏导者,更成为城市旅游宣传员。
科学勤务、交通设施、贴心服务全方位发力,安顺交警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旅行体验不断升级,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安顺的大街小巷中收获舒心与满意。
旅游旺季的黄果树收费站出站口井然有序 陈垚 摄
“警”景相伴 守护山水田园平安画卷
随着21℃的凉爽邀约,安顺气候优势转化成旅游消费的“热经济”也逐渐蔓延至周边景点,古色古香的旧州古镇,十里荷廊的田园画卷,普屯坝的浪漫云海……这些充满着水墨意境和夏日意趣的小众景点也在安顺全域旅游的画卷上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此,安顺交警迅速转变工作思路,立足主职主业,迅速联合当地村支两委,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完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高风险路段的标志标牌提醒,并强化在三岔路口、进村通道等车流量较大的核心地点的警力部署,引导车辆有序通过、停放,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十里荷廊比以前热闹多了,一直都有交警在管,停车规范了路畅通了,游客也爱来,我的生意也更好了!”十里荷廊本地商家告诉记者。
瀑声隆隆,车流如织。从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到古城老街的喧嚣,从虹山湖畔的惬意到乡村小镇的宁静,面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安顺交警用智慧和汗水,在黔中大地上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平安网,守护着每一位游客的平安旅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通讯员 龙婷
编辑 王潇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