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贵阳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想了解这座城市,除了去甲秀楼、黔灵山,去青云市集,其实还可以到那些看似普通的小街小巷走走。它们犹如城市掌心中那纵横交错、细细密密的纹路,简洁、低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刻画着这个城市最独特的纹理。
在贵阳老城的褶皱里,太平路喧嚣地“活”着。
在外地人眼里,它是网红街。不过一百多年前,它该是青石板嵌成的窄巷,商贩挑着担子穿巷吆喝,老茶馆的茶香漫出来,混着街坊的絮语,慢悠悠淌成河。
岁月碾过,水泥路覆了石板,旧铺换了新颜,可总有东西像老树盘根——如今咖啡香正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溢开来 ,檐角风铃还摇着当年的节奏;潮牌店的霓虹亮起来,我想路边的照片墙会记得旧时月光。
如今踏上这路,“太平路” 几个白字嵌在橙纹路面,像时光打下的印记路口晃过的行人,有的步履匆匆,有的闲闲张望,影子落在路面,和照片里、故事中那些往昔身影,在这橙白交错的路上,悄然重叠又错开 。
钻进小店聚集地,饮品店小姐姐低头捣鼓鲜果,搅拌机嗡鸣里,是一百年前太平路从没听过的新鲜声响。
烤鸭档口的小姐姐熟稔地给打包,油光在塑料袋上晃,倒映着玻璃后摞成小山的烤鸭、蓝底白纹招牌,和老菜场延续至今的烟火气。
街边手作摊的红绳串着小物件,风里轻轻晃,恍惚能看见过去货郎担上,那些晃悠悠的新奇玩意儿。
走着走着,撞见几只 “潮猴” 雕塑。它们戴着墨镜、蹬着潮鞋,往现代建筑墙沿一坐,把老巷的古朴撞得七零八落,却又奇妙地融在一起。就像太平路自己,旧砖瓦还在某个角落喘气,新霓虹已经把夜晚染得透亮。
傍晚,霓虹点亮建筑,“这就是生活!” 的灯牌亮起来,像有人在耳边轻轻喊。 “老婆有令,必须喝好” 挂在显眼处,藏着贵阳人之间的小默契。约上朋友挤在小馆,酸汤的鲜、米皮的糯,混着邻桌的笑闹,这滋味,和从前老茶馆里的茶点不同,可暖人心的劲儿,倒有几分相像。
太平路像本摊开的活页簿,旧页里的烟火与新章里的潮趣挨得紧紧的,谁也说不清哪页更动人。或许下次你来,又会撞见新的故事 —— 老墙缝里冒出株新草,或是某个潮店藏着老手艺的惊喜。
要是你也想听听时光的悄悄话,就来这儿走走。踩踩新的路面,摸摸老墙的温度,在旧与新、慢与快里,找找属于自己的生活碎片。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懂了。有些变迁叫流逝,而有些,是扎根土壤里的生长。
太平路地址:连接中华中路与省府路,毗邻喷水池
撰文/摄影:汪瑶 胡蓉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