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蝉鸣催热暑气,空调难消烦闷,人们总在寻清凉秘境。在莒县北境的碁山,藏在夏风褶皱里,以山水为笺、岁月为墨,写就清凉诗意长卷。
1
一汪碧湖锁清辉
踏入碁山的刹那,青峰岭水库便以浩渺身姿撞入眼帘。这方被称作“青龙湖”的水域,如一块被岁月打磨千年的翡翠,静静镶嵌在沭河上游的群山怀抱中。4.101亿立方米的库容里,盛着的是天空的倒影、云的流转,还有夏日最珍贵的清凉。
登上大坝,风便有了形状。它掠过水面,掀起细碎的银浪,粼粼波光如同揉碎的星子在午后跳跃。水汽随着风漫过衣襟,带着草木与泥土的清新,将城市的燥热涤荡干净。岸边的垂柳把影子浸在水里,钓者的鱼竿垂落涟漪,偶有白鹭掠过水面,翅尖划开的波纹与远处的山影相融,恍惚间分不清是水在流,还是山在动。择一块被树荫亲吻的青石坐下,看云卷云舒倒映湖中,任时光随着流水缓缓淌过,连呼吸都变得悠长。
2
古刹银杏落光影
沿山路蜿蜒而上,唐时的风便从净土寺的残垣间吹来。这座始建于太和年间的古刹,虽已褪去当年的香火缭绕,却让两株唐代银杏站成了永恒。雌雄双树如撑开的巨伞,将夏日的烈阳滤成斑驳的光斑,在青砖黛瓦的遗址上织就光影的锦缎。
树影婆娑间,蟠龙赑屃碑静静卧在时光里。碑帽上的双龙仍在虔诚捧护“碁山净土寺”的刻字,岁月在石纹间刻下沧桑,却掩不住那份与皇家相关的神秘。踩过落满银杏叶的小径,指尖轻触微凉的残垣,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晨鼓暮钟,在枝叶间悠悠回响。净土寺则是早击鼓、暮撞钟,“山寺晚钟”成为莒州外八景之一。阳光穿过叶隙落在肩头,蝉鸣也变得低柔,燥热的心在历史的沉静里渐渐舒展,连风都带着禅意的清凉。
3
古寨石巷藏光阴
碁山镇北7公里的群山深处,天成寨如一幅被时光遗忘的水墨画。元代的石墙在岁月里站成了风景,九座山头被城墙串联,宛如巨龙盘踞在绿意盎然的山间。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阳光透过石屋的窗棂,在墙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像时光留下的印章。
午后的古寨是安静的,只有风穿过石巷的轻响,和偶尔从哪家院落里飘出的茶香。坐在石屋前的石阶上,看墙角的青苔在石缝间蔓延,听老人讲古寨防御捻军的往事,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如今的古寨添了几分烟火气,精品民宿的灯笼在檐下摇晃,传统美食的香气从窗棂间溢出,却依旧保留着那份古朴的宁静。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与风的私语相融,暑气早已被山风带向远方,只剩下岁月静好的清凉。
4
民俗烟火暖人心
当夜幕降临,碁山的夏日便在民俗的热闹里焕发生机。转秋千在月光下旋转,木架上的红灯笼随着秋千的摆动轻轻摇晃,人们的笑声在夜空中飞扬,风也跟着变得欢快。狮子舞的鼓点骤然响起,舞者身披狮皮,在火光中腾跃、翻滚,金色的鬃毛随动作飞扬,将夏夜的热情点燃。
转角的民宿饭店飘来诱人的香气,“四大糊涂”的滋味在舌尖蔓延。相传郑板桥曾在此品尝的美味,如今仍在烟火中传承——鸡肉的鲜、鱼肉的嫩、猪肉的香,在面粉的调和下成就独特风味,配上一杯冰镇的山泉水,暑气便在鲜香里悄然消散。晚风带着食物的香气与民俗的暖意,将人心烘得温热,连夜色都变得温柔起来。
5
山径寻幽探清凉
若是偏爱自然的野趣,碁山的山路便是绝佳选择。晨光熹微时沿小径登山,露珠在草叶上闪烁,野花在路旁肆意绽放,蝴蝶的翅膀沾着晨雾的清凉。越往高处,山风越清冽,穿过松林时发出沙沙的轻响,如自然的絮语在耳边低吟。
登上碁山镇仙人洞山顶的刹那,视野豁然开朗。群山在脚下铺成绿色的海洋,村庄如棋子般散落其间,青峰岭水库的碧波在远处闪着微光。山风拂面而来,带着草木的清香,将登山的微汗轻轻拂去,只留下通体的舒泰。极目远眺时,所有的烦恼都被山风带走,只剩下“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与清凉。
碁山的夏天,是青峰岭的碧波荡漾,是净土寺的树影婆娑,是天成寨的石巷悠长,是民俗烟火的温暖明亮。这里的风带着水的湿润、树的清新、石的微凉,将夏日的燥热轻轻抚平。当城市在热浪中喧嚣,不妨来碁山赴一场清凉之约,让山水洗去疲惫,让岁月沉淀心灵,在风吟虫鸣里,把夏日过成一首诗。
来源:莒县融媒
通讯员:陈德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