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30日拂晓,一支日军乘船由浔江溯江而上,悄然在离石咀镇七公里外的东叶屯登陆上岸,由此,一场少被了解的抗日战事拉开了序幕,这就是被后人所记载的——东叶抗日之战。
1944年,由于日本海军被打击渐弱,其在太平洋的海上联络运输线失去保护而严重受挫,不能畅通,东南亚各部失去补给联系,于了发起一场“打通陆路运输线”的战事,意欲打通武汉经湘桂到达越南,直通东南亚。
所以,在1944年8月底,长衡会战后不久,日军即发起侵略广西的计划,由此,重要交通线上的桂林,柳州即成为日军首要攻击的目标,而随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史称为桂柳会战(日军资料称为广西作战)。
而在1944年10月间,日军进入桂平,一度占领桂平,其中发生最重要战事的地点,就在今天桂平蒙圩,这就是桂平蒙圩战斗。
东叶抗日之战,即是此战的一部分。
1944年10月29日,一支约300多人的日军占据木合江村宿营。
此时的日军,虽然说由北向南打通这“南北交通线”,打得正面战场的抵抗部队节节失利,如长,衡,桂林等,但真正来说,很多日军部队到达广西,看着势头很猛,都已是强弩之末,孤军深入了,除了所谓的“主力”,很多日军部队的各种补级,如武器弹药,粮食等,都是缺乏有效的系统运输补给,只能就地自我解决。
都知道,日军所谓的军需补给的就地“自我解决”,很多时候都是就地以“烧杀抢掠”来完成一定的补给,到一地抢一地,“三光政策”之下,造成众多的屠杀惨案,记下一笔笔血债。这支日军也没有例外,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就派出一小股部队沿浔江乘艇上溯,寻找村庄,在到达东叶屯附近江面时,看到江边上有码头一样的地形,于是,就靠岸下船搜村寻粮。
他们上岸沿路靠近东叶屯时,正好被当地自卫队员发现,于是,东叶本屯自卫队即组织起来防范来敌。
好在当时东叶屯有围闸,日军到达时,嚣张的就近威胁村民开闸开门,但令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在这个小小的村屯里,防守的自卫队及村民,面对威胁,不但没有开闸门放他们进去,却首先开枪,直接击毙三名日军。
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此时东叶屯除了本村村民,还有部分过路的外来避难的外村人,总就一百多人,其中,村里还有一支自己组织成立的抗日自卫队。
抗日自卫队,其实起源于民国时期广西实行的“民团制度”,各地都有民团组织,这“民团”可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了,即民国新桂系李,白,黄推行的“三自三寓”政策的一部分,“三自”自卫、自治、自给;“三寓”,即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
展开说那就没完了,通俗点简单说,民团是一个由官方组织主导,并形成行政制度管理的一种地方武装力量(有点像现在所说的“民兵制度”),在日军这次入侵广西,除了正面战场有正规部队部署外,还有很多地方相关的民团武装,如县级,乡级,村级,屯级,有条件的都纷纷自发转变成为“抗日自卫队”,“抗日保乡队”,配合正面战场在各自当地的作战。
东叶屯自卫队就是这样的一支本地“护村武装”。
日军三人被毙后,马上展开行动,分三面围攻东叶屯。这股日军只是“征粮”部队,人数不多,但武器装备还是比东叶屯自卫队强一些,只是地形地势对东叶屯更有利一些,所以,这场战事从清晨进行到下午,日军依然没能攻进东叶屯内。
直到天色将黑,东叶屯自卫队弹药将尽,快要顶不住的时候,周边各村屯,马皮乡的加荷,水秀村,及石嘴水口,在古岭屯的自卫队听到枪声,纷纷组织起来,赶来支援。
天色渐黑,日军只听到周边围攻而来的动静,却没能清晰了解,看到援军的实际情况,只得退出东叶屯,撤往江边船上,往下游逃去。据一些网上资料,此东叶屯保卫战,东叶自卫队阵亡13人,参战村民阵亡11人,被毁房屋 10 座。
此战虽小,不被大史书所记载,但也展示了人们面对外敌侵略,不屈,不服,敢于抵抗,保卫家园的决心。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