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驻美记者最近回中国探亲休假,一个多月走了13个中国城市。虽说是走马观花,但切身感受到疫情后正在复原的中国无处不在的勃勃生机。
与去年回中国主要走的是一线城市不同,此次我走的主要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长沙、南昌、九江、呼和浩特、大同、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城市多处中国中部,或者相对不景气的东北。然而即便是这些被认为不那么发达的地方,亦可处处感受到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与生机活力。
有些城市是旧地重游--长沙、南昌、哈尔滨、沈阳、大连,早已不是我记忆中二十多年前的模样,显得更加现代,更有气派。有些城市是初次前往--呼和浩特、长春、九江,它们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城建不错,绿化很好。
长沙是这些城市中高楼大厦最多、天际线最漂亮,也是让人感觉最繁华多彩的。老城区五一广场与黄兴广场连成五彩缤纷、热闹非凡的大片商业区,熙熙攘攘,昼夜不息。五一广场的地下商城,人流涌动,摩肩接踵。入夜时分,漫步橘子洲头,湘江对岸的长沙市区绚烂多彩的灯光秀,让人叹为观止。难怪长沙近年来被称为继上海、重庆之后,又一个“魔都”。
哈尔滨过去两年冬天冰雪节火出圈,即便是夏天去,依然能感受到这个新晋网红城市的火热。中央大街一百多栋欧式建筑前涌动着川流不息的游客,满大街卖红肠、大列巴、马迭尔冰棍的商店,索菲亚大教堂广场穿着俄式服饰拍美照的女孩,在中东铁路老大桥看松花江壮丽的日落······透露着这个“东方莫斯科”的中西融合风情,但今天的哈尔滨已然更加现代多元。
在我原先的印象中,沈阳是个灰突突的城市。现如今,沈阳精心打造的方正街区、老北市,大红大紫、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晚上十点,中街依然人来人往,五彩斑斓。沈阳仿佛从不修边幅的糙汉,变成了浓妆艳抹的娇娘。在我此次去的十几个城市中,沈阳算是比较脏乱差的,但我遇见的两件事,多少改善了我对沈阳的观感。
7月22日傍晚时分,在高楼大厦环绕的沈阳人民广场一隅,几个大爷怡然自得地吹着萨克斯管,《北国之春》悠扬动听。我陶醉其中,猛然发现,自己早上买的一袋礼品不见了。回想起来,我把它遗忘在刚才骑的共享单车的车筐里了。此时停车已过半小时,我赶忙跑500米回去寻找。发现礼品袋依然静静躺在车筐里,没人动过。老外游中国时特意试验的把包扔在街角不会遗失的故事,我在不经意间体验了。
接着去北陵公园,这个内含东昭陵的大公园早7点前和晚5点后免费开放。我到时,正是傍晚7点,公园前广场,跳舞的、跳绳的、唱歌的、滑旱冰的、套圈的、摆摊的······各得其所,各寻其乐。公园里,一边是十个“暴走团”雄赳赳、气昂昂;一边是《鸿雁》歌声中,大妈大叔们翩翩起舞;一边是全家大小、年轻恋人、老夫老妻,在湖边柳荫大道上悠然漫步,聊天纳凉。几拨人马,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其乐融融。我不禁感叹:这是多么生动和谐的众生相啊!
几乎在中国的所有城市,人们都能在各地精心打造的市民公园里看到这种景象。无论是北京的朝阳公园、大运河公园,杭州的桃花湖公园、拱宸桥运河公园,还是哈尔滨的太阳岛、长春的南湖公园、大同的文瀛湖公园、长沙的湘江边公园、南昌的九龙湖公园······都能看到大批市民休闲玩耍、自娱自乐、和谐共处的场景。在北京丰台高科园一个普通公园,晚间8点,四拨跳广场舞的,两拨唱歌的,两拨弹乐器的,上百人绕着步道在健走,热气腾腾,好不热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