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酷暑正炽。北上广空调声此起彼伏,华东华南城市翻滚热浪,乌蒙深处的六盘水,却一如既往地清凉。
从“以气候引人”到“以气候留人”,六盘水围绕“以凉为媒、以旅为引、以居为本”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和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积极打造宜养、宜居、宜游的康养旅居胜地,走出了一条以“凉”破题、因“旅”而兴、向“居”致远的特色发展之路。
六盘水城区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尚宇杰 摄)
以“凉”破题,打响“中国凉都”旅居品牌
如果说自然禀赋是一座城市的天赋底牌,那么六盘水的凉,无疑是一张足够分量的王牌。
海拔适中、气候温润,夏季平均气温19℃,常年空气优良率超过95%……作为全国首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中国凉都”赋予了夏天强大的避暑功能。
凉是天赋,服务是修为。六盘水深知,光有宜人的气候远远不够,还要以制度的诚意、配套的温度,让人留下来、住下来、安定下来。
2023年9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避暑休闲、康养度假房地产发展。
在信贷政策、项目审批、公积金使用、配套建设等方面出台组合拳,外省购房者可享优先受理、限时办结绿色通道,公积金贷款政策与本地职工同权同贷,水电气热按居民标准执行……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政策,让旅居生活更具获得感。
清凉的不止是空气,更是心情。一个避暑胜地的短暂停留,正逐步转化为旅居长住的生活方式。盘州新天地小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依山而建的新中式风格备受外地避暑旅客的青睐。2019年游玩盘州,浙江游客钱哲平在2022年便敲定买房的意向,“哪怕一年只有短短3个月在这里避暑,于我而言也是再惬意不过的生活。”
据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六盘水市外市户籍购房比例连续保持在27%以上。2025年1至5月,这一比例依然稳定在25.07%。这背后,既是市场对凉都价值的认可,更是城市以气候优势激活旅居红利的有力印证。
游客在贵州乌蒙大草原百草坪景点搭帐篷避暑纳凉(邓永长 摄 贵州图片库供图)
多措并举,以诚意招引四方归客
旅居地产的竞争,不止拼房子,更拼生活方式与场景体验。在气候优势的加持下,六盘水乡村休闲旅游开始成为风尚,而乡村旅居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村里现在有20几家民宿,大部分来自省外的游客都提前通过电话订好了房,比起之前靠地吃饭,在凉资源的带动下,大家都吃上了旅游饭。”钟山区月照街道双洞村党支部书记杨睿连连感慨。
“凉”资源变身“热”经济,钟山区月照街道抢抓全省旅游产业化发展契机,依托养生谷景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区位交通、自然景观等优势资源条件,以双洞村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今年23家农家乐、48家民宿、1521个床位,虚位以待游客们。”
经济行为发生于具体场景,激发经济活力需要搭建新场景。抢抓避暑季和马拉松赛事活动窗口期,六盘水将购房宣传嵌入城市活动场景,让外来游客在山水之中感受生活之美、在参与之中激发置业兴趣。
“当地优质房企走进广州,我们看到了服务,感受到诚意,还有团购优惠、房款抵扣券等优惠活动,确实让人想在凉都有个家。”旅居客户张先生深有感触。
不仅如此,六盘水还抢抓数字化机遇,率先打造“房产超市”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推动购房从东奔西看转向“一窗通办”。外来旅居人群只需扫码进入,即可掌握全市优质楼盘信息、享受看房购房一站式服务,省时、省心、省力。
“我们不仅盖房子,更是造生活、兴产业。”六盘水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旅居地产不仅引入了大量外来人口,更带动了基础设施升级和城镇功能完善。”
哒啦仙谷(陈维象 摄)
聚势成势,“清凉之都”迈向“康养之城”
旅居贵州概念的背后,是文旅、康养、医疗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六盘水也清醒地认识到:从避暑胜地迈向康养旅居热土,并非一蹴而就。旅居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补齐配套服务短、城市吸引力弱、房源品质参差不齐等短板,构建一个真正宜居宜养宜游的城市生态。
六盘水联动多部门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快推动城市交通疏堵、文体设施增设,改善堵点、痛点;另一方面,加强医疗资源引入和本地医卫能力提升,吸引优质资源下沉。同时,鼓励房开企业在物业服务中引入康养、托育、居家医疗等多元功能,让“交房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
“去年夏季接待的‘候鸟’老人超过600名,196间客房几乎全部住满,而且至少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房间。”六盘水恒康颐养公馆负责人介绍。
2024年以来,来六盘水入住养老机构1个月以上享受护理型养老服务的外地老年人达1000余人次。为更好服务该群体,六盘水持续推进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融合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进一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截至目前,六盘水有90余家医疗机构被省卫健委命名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六枝特区、水城区、钟山区先后建成“贵州省医养结合示范县”。
从一个避暑口碑城市,正逐步走向康养产业的新蓝海。
凉都不止清凉,六盘水不止夏天。从气温优势到产业链条,从旅居地产到城镇更新,六盘水正用一种清凉而热烈的方式重塑自己的城市格局——
避暑不再只是短暂停留,而是与文化共生、与城市共建的深度融合。
在这个夏天,六盘水不仅凉爽如昔,更充满了无限可能。
钟山区梅花山风景区(贵州图片库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鲁媛
一审/屠琪
二审/周芸吉
三审/吴文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