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江畔的滨江区域,一座由老船坞华丽蜕变而成的钢铁建筑静静矗立,它便是上海潜艇展览馆——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沪上独树一帜的军事文化体验地标,在建军节期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水下国防的奥秘。
踏入展览馆,经过室内展厅对中国潜艇历史与舱类介绍的快速浏览,穿过廊桥,便能步入博物馆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巨大的砖红色潜艇,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卫士,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便是上海潜艇展览馆的镇馆之宝——退役潜艇“长城191号”。它坐落于江南造船厂旧址的船坞内,潜艇身上的每一道痕迹都彰显着我国强大的水下国防力量。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常规潜艇,“长城191号”长76米、宽7.6米,在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绝对主力,在蓝色国土上默默守卫了三十余载。
潜艇外部场景的打造可谓细致入微,高度还原了真实的作业环境,为游客带来了最直观的体验。讲解员介绍道,“长城191号”后方陈列的鱼雷是真实的,不过为了保障安全,弹头引信已被拆除。此外,参观区域还精心设置了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水洼,模拟出滩涂的景象,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潜艇作业现场。
“长城191号”共有7个舱向游客开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客们依次走进潜艇舱体。舱内空间十分狭窄,大多入口转角处仅容一人通过。参观队伍中有不少孩子,他们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兴奋地钻进舱内参观驾驶舱、鱼雷发射管,还竖起耳朵认真聆听潜艇兵的故事。
游客王先生一家四口趁着暑假来到上海游玩,在众多景点中,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作为行程中的重要一站。王先生说:“两个孩子对潜艇特别感兴趣,但以前从未亲眼见过。我自己对军事武器也情有独钟,这次参观又恰逢建军节,感觉特别有意义。”王先生的大儿子在参观后感慨道:“潜艇内部特别狭小,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士兵住的地方。”他有些羞涩地表示,自己未来也想参军报国,保卫家乡领土。
市民李先生带着6岁半的孩子一同前来参观。小朋友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儿看看、那儿瞧瞧,仿佛怎么也看不够。在讲解员还未开口时,他就急切地问道:“鱼雷是怎么发射的?”李先生则感慨地说:“以前的潜水艇工作人员太辛苦了,各项条件都非常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心存感激,所以特意选在8月1号这个特殊的日子带孩子过来参观,让他了解祖国的历史,希望他以后能爱国,好好学习,为国家作出贡献。”
值此八一建军节,不妨走进这座“水下长城”,亲手触摸那些带着机油与海水气息的仪器,用心感受一代代潜艇兵在惊涛骇浪中书写的壮丽岁月,让国防教育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张乐熙(实习)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