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激扬奋进力量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脉的腹地,平均海拔较高,部分山区海拔达1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72%。这里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在抗日战争中,桑植县众多青年投身战场,涌现出多位抗日名将和英雄人物。近段时间,不少游客走进桑植县红色景区,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桑植坐拥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出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然而,受限于山区的交通阻隔与信息闭塞,这些优质物产曾长期“藏在深闺”,难以走出大山。
“桑植工业底子薄,本地企业多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如何服务好这些本地企业,帮助本地特色农产品打开出口通道,是我们琢磨最多的一件事。”长沙海关所属张家界海关监管科科长乔伯林说。
张家界海关关员在桑植粽叶出口企业帮扶调研。
桑植县被誉为“中国粽叶之乡”,是全国粽叶市场的重要供应地。当地拥有26万亩野生粽叶资源,其出产的粽叶以叶片薄、柔软度高、香气浓郁而闻名。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当地龙头企业,最初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缺乏外贸经验,对出口申报流程、国际标准等并不熟悉。为此,张家界海关主动上门提供辅导,解读相关政策。
海外市场对鲜粽叶的品质要求极高,采摘后必须冷鲜低温储藏,运输更要全程冷链。然而,在桑植的崇山峻岭间搭建冷链体系,成本高昂、挑战重重。为破解保鲜困局,张家界海关帮助企业搭建物流平台,筛选10余家专业冷链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可靠运输保障。同时,指导企业建设万吨级冷库,确保粽叶从采摘到出口全程低温保鲜。如今,桑植粽叶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海外,成为山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典范。
桑植粽叶在打开国际市场初期,主要服务于海外华人包粽子的传统需求,市场空间较为有限。为了突破“粽叶=粽子”的固有认知,当地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场景:将粽叶作为寿司垫叶替代传统竹叶,尝试用粽叶包裹各类食品……通过不断拓展产品使用场景,成功赢得了一批批海外订单,让传统粽叶焕发出新的商业价值。
为了推动粽叶出口,桑植当地四家规模以上粽叶企业联合成立桑植县粽叶协会,管理“桑植粽叶”公共品牌,在国际上打响“名号”。企业还在海关帮助下梳理国际标准需求,不断改良生产技术,开发粽叶香料、粽叶美容、粽叶化工、粽叶医药保健产品等,在提升粽叶产业附加值的同时,增加出口种类,在海外市场探寻更多可能性。目前,桑植粽叶年出口额超过100万元,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
除了粽叶,这些年,桑植县还有高山蔬菜、白茶等极富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产品陆续实现出口,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富足。
一个个出口“零的突破”,见证着这个革命老区的开放步伐。张家界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桑植县外贸产业特点,海关构建了“专人对接、专项辅导”服务机制,并建立“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同时,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加强外贸企业挖掘培育,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视野、开拓国外市场。该关还建立桑植县外贸企业问题反映台账,帮助企业解决资质获取、口岸通关、技贸措施应对、原产地证书签发等各项问题。目前,桑植县外贸企业已增至38家。2024年,该县实现进出口额1436.5万元,较上年增长44.3%。
山城桑植向世界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片红色沃土,正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开放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界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关将始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列,与老区人民一道,奋力谱写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来源/转载于:《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林俊 姚兰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