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天路主线全长约30公里(安徽段精华部分),呈“S”形盘山而建,如蛟龙盘踞山间。
地形挑战:共有351个弯道、21处回曲,最小转弯半径仅15米,海拔最高处达1158米(山云岭隘口),与终点磡头村高差915.3米。
我们是倒走家朋乡,正好也是倒上线。
荆州乡不小,沿着溪水绵延好几公里,村际公交让现在人出行更加方便。
徽杭古道、龙川景区离这都不远,过去想走出大山真不容易!其实最早的皖浙天路就是徽杭古道,多少人在这大山里往返皖浙经商,踩出一条天路来。
安徽这边民宿虽没有江浙那边发达,但这次走,沿途也开始慢慢兴起。
出了乡镇我们就开始上山,山道曲折,绿树掩映,策马扬鞭,真是快意十足!
这条路导航显示就30公里,我当年骑摩托走过,一路上的风景点都记不清了,这次正好可以回顾一下。
沿途对荆州公路的宣传也经常能看到,荆州公路亦称云岭公路,最近几年兴起的自驾游线路,是连接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与荆州乡的乡村公路,全长30公里。始建于1948年,以其高、险、奇、美,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如今是华东三大盘山公路之一,以高、险、奇、美而著称,近年来成为了自驾或骑行爱好者的天堂,皖浙天路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犹如一条玉带连接着安徽和浙江两省。
至于安徽的“川藏线”和“皖浙唐古拉”这些都是宣传的噱头,和真正的西部公路比,都是小菜。但有了这些宣传,慢慢来的人就多了,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公路和沿途设施也慢慢完善,这对旅行者也是好事。
如果你真一时半会去不了川西,更去不了西藏,这条路真的可以来体验一下。对于常年在城市里扎堆蜗车的人来说,这条路绝对让你体会到什么叫风一样的自由!
这里渐渐接近核心路段,路边有个云海石车打卡点,创意还是不错的。
打完卡起步时,我的离合有时捏住回弹不了,难道出问题了吗?当时原地多试了几次也能骑就没在意,其实后来一直到松阳县城五羊车店,才知道是护罩卡住了离合把,稍微动下护罩就可以解决。
随着山路越爬越高,沿途的一些新兴的打卡点我们都没再停留。
上次骑这条路已是快二十年前,当时一起骑车的人早已各奔东西,大部分已经很少联系。这次和老蒋一起再走,不知再过几年,我们是否还能记得这些片段,我估计我会记得。
我们当时爬到这里是上午九点多,山上游客还不是很多,车辆也极少。
前面就是这条公路的最高点,山云岭隘口。可惜这条路太短了!但曲折多变的山路还是让我很过瘾!
我事先在网上卫星地图查找过饭甑尖这个山头,到现场看基本就是路左边这个高峰。
一直以为是云岭,实际上前面还有个山,叫山云岭。
绩溪荆州公路最高处位于山云岭垭口,海拔1158米,垭口比公路磡头村高915.3米,比荆州乡上胡家村高499.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公路之一。据说在这里可以看到绝美的迷雾和云海,可惜我们这个点来肯定看不到了。
这个最高处的观景台,视野很好,可以俯瞰山腰的很多山峰,家朋乡已经可以看到。山的岩层节理有点黄山和天柱山的感觉,应该也是花岗岩的风化节理,只是规模小点。
沿途遇到两个摩友,一个是在石车,一个宁波骑踏板的。这里有个金华的摩友,穿着很有腔调,我估计是发型师,但没问。骑的车我不认识,因为我见过的车型少的可怜,老蒋提示我才知道是英伦古典车RA GP150,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设计。
今天一个美式巡航遇到一个英伦复古,感觉我的车就有点多余了。
我们聊了会天,他也是从荆州乡方向过来,我一直想知道哪是豺狗狼尖,去问了摆摊的人,说在下面。
我先往下走,想找个地方停车飞下无人机。
路边这处空旷地正好,停车取出小飞机来一段。
说句实话,这个山脚下的人工开发,实在是大煞风景,往大里说是破坏自然生态,往小里说拍照碍眼!开矿还是建人工景区,这种杀鸡取卵的短视开发实在值得商榷!
上面这张是老蒋骑车从山上下来的画面,一路上他拍我居多,后面我也要多拍拍他。
不少朋友同事说看我游记,夸我会写,我一直觉得惭愧,恨自己没有语文老师的文字功底。我其实就是在说大白话,美好的风景,难忘的旅途,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已。而且最好的风景我也只能表述出三分,因为此时此地的阳光、风和充满松香的负离子,驾驭机车过弯的流畅感,你体会不到,有机会大家还是要出来走走。
到现在也没分清笔架峰和豺狗狼尖的区别,本来前几年还想来徒步爬一次,这次摩旅后我放弃了这个念头,美好的风景为何要多个人在山头呢?
这次我的个人出镜有点多,主要向老蒋的辛勤努力表示敬意!我也想交代一下当时的环境,让大家体会到我在风景中盘旋的感受。
开心玩耍的我们已经忘掉昨晚一夜未眠的疲惫,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但还要奔赴下一站的风景,下山喽!
下山的途中遇到不少摩友上山,老蒋说像我们这样的早鸟很少。
山下已经有停车场和摊贩零售点,比起当年的荒山野岭的确方便许多。
向警察同志咨询加油站在哪?老蒋的车喝油太快,油箱又小,这是他摩旅的一大困扰!
这里是看梯田的地方,可惜不是春天油菜花的季节,颜色不够丰富。
加完油到家朋乡,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家朋。新房子已经把水街包围在中间,新旧更替也是必然。
我们要先去徐家朋墓地看看,然后在街上吃中午饭。可能还有不少人光知道家朋乡的地名,但磡头村为何叫家朋可能不清楚,我带你们去看看就知道。
穿过老街,我们一直往村子的另一头走。
11:25分,我们抵达家朋乡绩溪烈士陵园。
家朋乡位于绩溪县东北隅,东与荆州乡相邻,南与伏岭镇毗邻,北部、东北部分别与宁国市、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乡政府驻家朋村,距县城42千米。家朋乡原名磡头乡,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英雄许家朋烈士,1957年改名为家朋乡。(摘自网络)
烈日下我默默地三鞠躬,向英雄致敬!
除了徐家朋,这里还有三百多座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的墓碑,都是绩溪县当地的。
很多烈士只有十几岁,我做为一名教师,除了给大家展示我沿途看到的风景,也要给我的学生们看看现在的舒适生活是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大好河山,和平年代,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挺身而出的人们!
中午在老街,找了家土菜馆,点了当地的土菜,顺便给器材充电,商量了一下我们下午去哪。
由于天气太热,我临时决定去掉搁船尖这个点,因为去那里还要爬山,我们这次摩旅还是以转悠为主,时间预算本来就紧张,再单独爬山一天太耗体力。
我们准备吃完饭去水街转转,皖浙天路还没结束,下篇还有精彩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