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的“寻美水城❤我为火把季添把火”live秀,既是彝族火文化千年传承的当代注脚,更是水城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数字文化盛宴,将用现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东方狂欢夜”的精神内核。
从毕摩祭火仪式到万人达体舞,彝族火把节始终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礼赞。而今,海坪火把季通过“文化解码+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让古老习俗焕发新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中的月琴将与网络达人的电子乐同台共鸣,彝绣纹样通过AR技术跃动在直播屏幕,火把巡游的壮观场景通过5G直播传递四方。
古老焰语触达Z世代心跳,去年火把季的亮眼数据(124.7万游客、12.7亿元收入)印证了“节庆经济”的强劲动能。今年的Live秀将进一步放大这种效应——网络达人带动的“粉丝经济”与传统摊位的“烟火经济”相互滋养,抖音挑战赛与线下篝火晚会形成传播闭环,使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水城故事的传播节点。
活动期间,网络人士还参与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舞蹈、说唱及小品等表演,宣传并提升“火把季”系列活动热度,提高网络人士知名度,促进其与粉丝、群众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全面展示水城区文旅形象;结合网络直播平台实时分享互动,扩大线上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和体验“火把季”的独特魅力。
民间艺人同台献艺,百万粉丝博主与本地手工艺人跨界合作,线上观众通过弹幕实时影响节目流程。这种“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全网互动”的模式,既延续了彝族“围着火塘话家常”的集体记忆,又构建起数字时代的文化共同体。
作为“中国凉都”夏季文旅的王牌IP,火把季正与避暑经济形成乘数效应。Live秀期间同步推出的“火把季+”主题线路,串联起野玉海景区的森林小火车、千户彝寨民宿和山地滑雪场,让游客在19℃的清凉中感受100℃的文化热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黄瑶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