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深夏,天气时晴时雨。太阳与云雨,宛如儿时玩伴争占山头,东追西赶。
山野葱郁,房前屋后的菜园披上碧绿盛装。瓜果长势正旺。大自然眷顾彩云之南,让五花八门的野生菌子在这高原山野安家。按季节时辰,又到野生菌出没时节。
作为在大山土生土长的我,生命的记忆中浸染着大山气息。深夏最鲜活的记忆,便是捡菌子的愉悦时光。捡野生菌子,无论奔赴还是弯腰寻觅,都是心底溢出的满足,令人沉醉。
今年曲靖的雨缠绵,清凉使地温难升,大山山坳里的菌子稀疏难见。炎阳高照几天后,妻子兴致顿起,邀我周末去捡菌子。我们要去的是离村子十公里外的国有林场,绵延数十公里,初次进入易迷路,山山凹凹乍看皆相似。
多雨清晨,乡野绿叶被雨水冲洗后翠绿鲜亮,夜雨后的空气清新自然,树木花草的清香夹杂着湿润泥土的气息弥漫开来。晨光熹微,我与妻子满怀期待驱车前往国有林场。
到达林场,妻子背着装满食物和水的背包,一手拎竹篮,一手持捡菌子专用工具“小抓钩”,一副专业架势。我也带上“小抓钩”,跟着妻子走过一小段蜿蜒山路,便分散穿梭于疏林间,开启寻菌奇妙旅程。
山雾渐散,草木叶子上滚动着晶莹露珠,稀疏跌落的声响惊醒熟睡的鸟儿。几声清脆鸟鸣划过天际,松针上的水珠子悄然抖落。用抓钩拨开层层松毛或杂草,偶尔可见冒出白嫩嫩花芽般的干巴菌。鲜嫩的干巴菌常破土于松针和乔木腐叶间,有的也裸露在沟埂坎边。
这里的干巴菌,是大自然馈赠的绝佳美味,干净肥嫩,食之鲜嫩清甜,无沙泥杂质,爆炒后浓香醇厚,每一口都搅动着味蕾深处的食欲,让人唇齿留香。
这宽广的大山上,冒出的野生菌种类繁多,大多可食用,但少部分有剧毒。它们短时间生长在高原大山上,五颜六色、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拾菌是一门专业学问。长期生活在大山里的找菌“高手”清楚,不同菌子有不同生存环境和“菌窝”。若没有细腻之心,或寻菌方法不对,或不熟悉“菌窝”,或许翻遍整座山也收获寥寥,甚至两手空空。
我与妻子在大山中搜寻一天,捡的菌子少得可怜。我觉得,我捡的不是菌子,而是生命随性自然的姿态,以及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诗情画意,包含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奔赴。我喜欢上山捡菌,拾的是乐趣,碰的是运气,享受的是过程。每每上山,就像在盲盒里抓阄,不知会遇到什么菌子,也不记得哪个山凹有“菌窝”,哪个旮旯菌子多。这些未知让我充满好奇与渴望。
捡拾野生菌,在喧嚣世界寻得一片宁静与欢愉;捡拾野生菌,如同与大自然对弈,需眼观六路,又要耐得住寂寞。弯腰拾起菌子的瞬间,指尖触摸到菌子的柔润,兴奋之余便明白,大自然的馈赠从不吝啬,但需我们付出耐心与敬畏,细致入微地破译人类与大自然对话的密码。捡拾野生菌,是特别体验,是身体跋涉,更是惊喜和收获冲淡疲惫的过程。它不仅能让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磨炼耐心和意志,更是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绝佳方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