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冬天,雪厚得能吞没膝盖。朔风凛冽,割在脸上如刀锋般锐利,冻得人几乎无法呼吸。在这样连鸟儿都销声匿迹的严寒中,一支身着藏蓝警服的队伍,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于无垠的林海雪原。他们肩扛责任,背负使命,目光如炬,在冰封的寂静深处,用双足丈量着大地的筋脉,用热血守护着生命的气息——他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绰尔分局民警,是这莽莽兴安岭的忠实哨兵。
守护,并非仅是一句口号,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深深镌刻在森林公安巡逻的足迹里。盛夏的绰尔林区草木繁盛,地下蕴藏的珍贵药材如升麻、黄芪、赤芍,却成了贪婪觊觎的目标。这些深藏泥土的生命,维系着生态的微妙平衡,却在盗挖者野蛮的铁锹下支离破碎。民警老李对此痛心疾首。他熟悉这片山林如同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次巡护,某片山坡上新鲜的泥土痕迹和狼藉的植被瞬间刺痛了他的眼。那是盗挖者仓皇逃离的现场。他蹲下身,手指捻起一撮湿润的泥土,仔细分辨着散落其间的细小根须和那被粗暴斩断的防风根茎,愤怒在胸中无声地燃烧:“这是杀鸡取卵,断了山林的元气!”这被蹂躏的现场,正是他守护的土地所受的创伤。
打击的锋芒随即亮出。民警队员们伏击多日,终于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拂晓,将一伙满载珍贵药材、试图趁雾遁走的盗挖者堵截在崎岖的山道上。警灯刺破浓雾,照亮了车厢内沾满泥土的成捆药材,也照亮了盗挖者惊惶失措的脸。
守护兴安的使命,亦在无声中融入科技与传承的律动。年轻的警员小李初到绰尔林区时,面对浩瀚林海,曾感到茫然无措。一次,他跟着师傅追踪盗伐者,在错综复杂的岔路口迷失了方向,汗水很快浸透了内衫。此时,师傅却气定神闲地蹲下,指着雪地上几乎难以辨认的几处微小凹陷:“看,狍子的蹄印新。跟着它,能绕回我们熟悉的防火道。”这些古老智慧,仿佛森林自己发出的密语,让小李震撼不已。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现代刑侦技能,更要读懂这片土地的语言。如今,在指挥中心,小李熟练操控着无人机巡航,屏幕上是镜头捕捉到的清晰影像:一群带着幼崽的狍子正警觉地移动着。这些现代科技,如同给森林公安安上了洞察林海千里的慧眼和明察秋毫的指尖,让森林公安的守护迸发出现代技术的力量。
守护之路漫长而艰难,这不仅是与自然力量的角力,更是与人性贪婪的持久较量。多少次在风雪交加中艰难跋涉,多少次在暗夜里屏息潜伏,多少次面对威胁时的凛然无惧……每一次成功制止盗伐、解救珍禽异兽,每一次扑灭山火、守护住一片原始林,背后都是绰尔分局森林公安战士们用青春、汗水,乃至伤痛书写的忠诚。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是选择了将个人得失埋进兴安岭深厚的腐殖层之下。他们的勋章,是林间重获自由的鸟鸣,是幼鹿重返山野时灵动的身影,是山风拂过万顷松涛的壮阔回响。
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晚霞如融金般流淌在无垠的林海之上。我凝望着民警队员们结束一天辛劳后,默默走回的背影,这些背影融入兴安岭巨大而沉默的轮廓里,仿佛他们本身就是大地隆起的一部分,星空在兴安岭的夜幕上缓缓旋转,亘古如此。这星空之下,山川不言,林海如墨,唯有守护者的脚步在积雪上刻下微小而坚定的印记——他们深知自己并非自然的主宰者,只是这浩瀚生命共同体中,一个被星辰赋予责任的守夜人。当黎明的曙光再次染红兴安岭的山巅,守护者的身影又将与群山一同醒来。警徽在晨光中闪烁,如同森林深处不灭的星辰——这光芒照亮的,是林海雪原生生不息的律动,是我们对脚下土地最深的盟誓与敬畏。(刘富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