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
欢迎来到丝路悦读
本期丝路悦读-西安地理
邀请你跟随着作者
贺育锋的文字
在声音中走进卧龙巷
触摸千年前的大唐诗意王气
01
02
03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张丁唯,陕西师范大学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传薪”工作室成员,担任学院第五届学代会播报员,曾获全国大学生配音大赛二等奖。
向东继续前行百余米,在这里卧龙巷稍稍拐了点弯,拉出近乎长长的曲线向前。路南道沿边砖砌的方形台座里,兀然生着一尊古槐,挂有古树名木的蓝色、红色铭牌,印有61010300020的数字编号、1200年树龄、特级保护级别等标志标识。古槐向外微微倾斜,树身有两三人合抱之粗,主干高约三四丈;上方是斜向外侧的枝干,相当于主干三分之一,用两根极粗的钢筋混凝土圆柱支护着。古槐身上满是红色的丝绸和布条,有的鲜艳夺目,有的已经褪色,当是人们祈福许愿所系。古槐枝条婀娜多姿,椭圆形的叶子青绿纤薄,透着曦光,风吹着沙沙作响,婆娑优雅。
我情不自禁地小声念道:“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不知凝碧池头宴,落尽宫槐一树秋。”“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零落欹斜此路中,盛时曾识太平风。”
古槐所在的路对面一侧有两棵挺拔高大的椿树,似忠诚的卫士,坚定地守望着这千余年高龄的神树仙物。我特意细察,古槐根须苍劲有力,如粗粝的龙爪,稳稳地扒着地面,深深扎入到了土中。我想象着它的根脉一定延伸到了不远处的龙池之下,吸吮着那里的琼浆玉液。我俯下身子,伸手触摸眼前的树根,其劲硬之气电流一般传到了我的指点和心房,我默默地祈祷着,祈福亲人健康快乐,祈愿国强民富。
槐树象征吉祥、忠诚和长寿,它们镇守一方平安。从树龄推算这棵古槐在唐末就已然生长于斯,经历了世代更迭和战乱涂炭,其如龙的根身在此屹立千年之久,其如盖的树冠遮风挡雨,为人们过滤尘埃和喧嚣,造福一方百姓,如龙王般护佑众生。或许,这也是卧龙巷名的来源之一。
继续前行,路边两排法桐,株距规则地挺立在巷子两旁,路北一片是某职业专科学校。大门两旁法桐并立,高大壮硕,其勃勃生机也唤醒了出入大门的学子和经行路人的精气神。这样算来,整条卧龙巷两侧,法桐总数当有六十棵左右,周身附着的树皮似龙鳞片片,一棵棵傲然挺立,犹如巨龙昂首啸天。多数法桐在两丈高的树身以上分作三五股,每股再分,枝干旁逸横出一段后直立而生,树顶如盖,足有百十平方米,气势磅礴,占据着上方偌大的苍穹,也抵挡一些飞向卧龙巷的浊气。这里的法桐也焕发着龙的精神,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04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刘秋莲,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喜欢诵读。用心感受生活,用情演绎作品,用声传递美好。
再行至距巷子东头约五十米处,路面呈纵坡状下行,止于兴庆西路,向左偏离约十步,才正对向兴庆宫公园西门。巷子东头这一段的路北,是九级砖砌步踏的台地,拾级而上,平地向北延展很远。这充分说明其东的龙池之阔之深。
到此,我认为卧龙巷的高低起伏、左右弯曲和宽窄不一的身姿正合龙的身形,这或许也是卧龙巷名的来源之一。
绿灯亮起,我沿着斑马线,横穿马路走向这有着悠久历史底蕴和浓厚文化气息的兴庆宫公园,走上金明门广场,迎面是五丈高许的红岩山,垒石层叠,草木繁盛,登其顶四望,二十米外是号称“天下五大名楼”之首的花萼相辉楼。下到地面,沿广场北侧的一路下坡约百米,便置身在碧波荡漾、内蕴大千的龙池之畔。这时传来震颤心扉的萨克斯浑厚之音,看着广阔的水面,池中锦鲤嬉戏、天鹅翩翩,顿觉心旷神怡,恍如仙境,真是一个灵动形胜之地。卧龙巷直通这处龙池,或许也是卧龙巷名的来源之一。
李隆基少年时便与几位兄弟在卧龙巷一带的隆庆坊、胜业坊居住。这里地势低洼,常积雨水,偶或云雾缭绕,遂成龙池。李隆基从此发轫,潜行经略数年,犹如卧龙,盘踞在这一带,直至28岁时问鼎帝位,一飞冲天。这或许也是卧龙巷名来源之一。
卧龙巷一带乃李隆基飞黄腾达的风水宝地,他登上皇位后常驻兴庆宫,以此为政治中心,决策千里,指挥万方,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当然,这一带也是李隆基和唐时极尽奢靡、醉生梦死的地方,饱含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血泪沧桑。
我来过兴庆宫公园多次,经此一行,终于把它与城墙宫城用卧龙巷链接起来,以诗意点缀串起,探究到了卧龙巷名来源的更多要素,成就了我心中的盛世大唐。我的思绪穿越千年之远,仿佛看见卧龙巷这一片锦绣圣地,流光溢彩,行人如织,车马喧嚣,恢宏万千。
这一路,我在卧龙巷看到了很多带有龙字的店面、旅馆和住宅,满目都是龙的元素。三十多年以来,我经行了五湖四海的万千个项目工地,参与所造之路,所架之桥,犹如龙腾海岳。这些项目的建成,融汇了民心,联通了世界。这不正是中华巨龙的一个缩影吗?我差旅行程中每一所经之地,带龙的文字符号,含龙的图腾标志,似龙的布局设置,如龙的精神风貌,无不是我这次走读卧龙巷的预热和机缘,也为我这卧龙巷之行注入了无限动力,更为我的未来之路和诗意人生增添了活力。
05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夜遁逃,小学教师。喜欢行走在文字的江湖里。所有的异想天开,寸寸柔情,伶仃心事,皆因有了文字的相依而活色生香,楚楚动人。
从兴庆宫出来,我沿卧龙巷原路返回,得以遐思满腹。
这个卧龙巷的龙和隆,以此为根为基为源,生出的诗词数以万计,仅李隆基的一首应制诗不知引出多少锦绣华章,加之其兄弟子孙的诗文更是在李商隐的笔下流传着千古奇韵。当年李商隐一定在此地徘徊羁旅,他吟诵着“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可见其感时伤怀,兴叹世事之至深。我曾伫立碑林的石台孝经碑前,有感而发,心中挥毫:明皇书写孝经碑,凤舞只为杨贵妃。孔圣所言皆要义,唐人唯顺是循规。寿王割爱滴滴血,长恨抒怀夜夜悲。世事千年谁会意,春秋万古话忠敦。
遥想当年白居易为了创作《长恨歌》,曾深入这里的市井和大宅中,访寻了多少历史人文,耗费数载心血,成就了爱恨千秋的绝世史诗《长恨歌》。力士脱靴,贵妃捧墨,激发了李白醉歌清平调的灵感。这些诗词歌赋,这些帝苑花边,当在这一带最新得闻,最快传听。
蓦然间,我耳边仿佛传来了花萼相辉楼的琴瑟和鸣,飘过来梨园弟子的大唐妙音。正如明代洪贯诗云:花萼遥连务本楼,五王文采尽风流。还有后世历代的文人骚客,在这里寻幽访旧,踏歌而行。你听。唐代任希古述怀曰:凤邸抟霄翰,龙池跃海鳞。后人亦有诗云:兴庆池头芍药开,贵妃步辇看花来。可怜三首清平调,不博西凉酒一杯。
边走边想,走到西头出了卧龙巷,驻足于东关南街,大路两边国槐密布,其顶遮天。这树干树根树枝,这满街满城的国槐将卧龙巷引向皇城,遍植长安,赓续盛唐的疆域和教化,以至向上向下而及天地寰宇,绵延着中华万古流长。
卧龙巷,自带着大唐的诗意王气的弯曲小巷,令人神游千载,思接万古。
策划:刘振 何砾 | 统筹:屈殿 | 视觉:阎炜 | 剪辑:王珊 | 监制:西安发布小布电台 | 编辑:廖辉丨校对:张立丨审核:马悦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x西安市文联联合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杨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