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东坡码头
作者 陈绍炎
生活在万泉河畔的我,看“码头”不是大开眼界的事情。近日,我夫妇俩到海南大学南门夜游“东坡码头”,却是大亮心界。
看到地下电梯贴着的码头楼层介绍,曾走进东坡书院,也曾在2008年和同事带领四千多名海垦骨干,在海南大学“东坡湖”培训的我,想起“春风的呼唤,东坡的人生”,油然而生“挖掘东坡文化内涵,绽放时代之光精彩”。

东坡码头风清水秀,文脉悠悠,时代气息,定位文旅,创造性转型,创新性发展,闪耀盛世中国打造海南自贸港,破浪前行的底色。
东坡老码头演艺厅的专场演出,抢尽风头中的舞姿调歌、头巾发夹、服装打扮、方言外语、手势彩旗,走进录像抖音。“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清脆歌声,“久久不见久久见”的优新风俗,“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浪漫友情,帅哥美女的多才多艺尽情拥抱,使游人在东坡热潮一浪高于一浪,连接南海潮中沉浸体验。
“志士由来道不穷,屡经颠踬是诗雄。桄榔树下频回首,似见斜阳独立翁。”的意象诗情,赞誉苏东坡的“心中有光,笔有力量”。

来到诵歌台,我惊喜、感动。
吱吱喳喳的童声中活蹦乱跳,手舞脚蹈,东走西歪,争夺手机,的玩法、玩劲、玩趣,激活了我少时玩鸡屎鸡毛,抓细沙脏土,捧雨水洗脸的记忆。鲜明的对比,我说出一句放心话“莫大的安慰”。
诵歌台旁,东坡情浓。年轻人手摇东坡扇,喝着自制的东坡茶,品东坡肉、东坡粽的味道,美食暖衣,说出了自信的“成才可见”。银发族吟诵苏东坡“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洲。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少且留。”,盛赞“九死余生志不磨,天南文教始东坡。琼州今日春如海,铁板铜琶发浩歌。”,我一声美哉海南岛,探古寻新,迭代生长。

想乘坐游轮观光,但我一看到登轮的,购票的两支队伍似长龙,放弃了念头,把游轮观光变为观光游轮。灯光把船中人讲道德、讲规矩,学雷锋、树新风的笑脸神情送上,啊!《红楼梦》中美女如云,码头游船美景胜过繁星。
在小宇宙研究社,几位游人在探索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才疏学浅的愚,默不做声,只知古人曰“天人合一”,今人道“命运共同体”。自言自语“我是海滩一粒沙”

看到黎族服装,苗族蜡染上的一草一木,一弦一曲,一鱼一舟,一犁一耙,一衣一帽,“一针一线穿古今”“一枝一叶总关情”涌心头,这不正是远古文明的见证,民族精华的光大。
赋诗抒情:“天涯海角一东坡,木屐椰笠笑意多,谣诼纷纷何足轻,吟我新诗唱我歌。”
夜凉似水,月色如银。身在码头想源头。
东坡码头珍藏着什么样的密码?其源头又在哪里?
恕我直言直语:
用匠心擦亮“人力资源”和“资源为人”融为一体的品牌。
石砖、钢筋、水泥等传统建筑材料饱含新理念、新科技、新远景。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边境、环境、情境、心境、远境。
车过世纪大桥回头望:
东坡码头有椰雕、竹编、藤筐上的形态、神态、心态,有亲水平台、海峡长廊,热带雨林,有秀英炮台、火山口、五公祠的交通链条。
东坡码头,全岛最值得去的打卡点之一,将接受全球目光的检阅。

2025年7月22日

作者简介:陈绍炎,生在新加坡,长在新中国,从军二十载,后转业地方工作,现已退休。海南省作协会员、海南省诗词会员,作品录入刊登人民日报《大地》,新华月报、人民文摘汇编的《创新与发展》,《中华诗词》,入选光明日报、《诗刊》杂志社、中华诗词学会的“百年华芳丹心向党”诗歌征集,出版散文随笔集《胶园心语》,合著诗集《绿野欢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