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现隶属于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绵阳市东南部。东与绵阳市盐亭县交界,南与遂宁市射洪市相邻,西与德阳市中江县接壤,北与绵阳市涪城区相连。三台县盛唐时期与成都齐名,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是蜀中的交通枢纽和繁华之都,素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境内拥有郪江崖墓群、云台观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郪江镇,国家级3A景区潼川古城以及杜甫草堂、鲁班湖等众多风景名胜,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
历史沿革
今三台县境,夏属梁州域,商、周及春秋为蜀国地。秦属蜀郡。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今县南郪江乡置郪县,属广汉郡。东汉至晋因之。南朝宋元嘉中析郪县置北武城县,属新城郡。郡、县同治今三台县潼川镇。梁省郪县入北伍城县。梁末分涪县治涪城县,属始平郡。涪城县为郡治,治今县西北花园乡涪城坝。西魏改北伍城县为新城县,后又改为昌城县,属新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93年)改涪城县为安城县,十六年(596年)又复名涪城县,属金山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城县为郪县,并为新城郡治。唐属剑南道东川梓州(梓潼郡),仍置郪县和涪城县。郪县为州郡治,并为剑南道东川治。宋沿置郏县涪城县,属潼川府。郪县为路州郡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涪城县入郪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潼川府为州,省郪县入潼川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州为府,置三台县。因城西有三台山故名。府、县同治。民国二年(1913年)罢府存县,属嘉陵道。1935年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遂宁专区。1958年后属绵阳地区。1968年7月8日,三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绵阳地革委。1978年5月6日,撤销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绵阳地区行政公署,三台县隶属绵阳行署。1981年2月23日,根据《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撤销三台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三台县人民政府,隶属绵阳行署。1985年2月8日,撤销绵阳地区,成立绵阳、广元、遂宁3个省辖市,三台县隶属绵阳市。
行政区划
唐以前县以下行政区划已无考。唐《元和郡县图志》载:郪县,望,郭下。(唐三千户以上为望)。涪城县,紧(唐时二千户以上为紧)。据宋《元丰九域志》载:郪县,望。(元丰时四千户以上为望,政和中万户以上为望)。辖9乡11镇。涪城县,望,辖5乡4镇。元初撤涪城县并入郪县。明初撤郪县入潼川州,均不详区划,只清初置三台县,始有区划可查。
清初为28乡,分设4路。
东路7乡:氐土乡(新场,乡驻地。下同。)、虚日乡(秋林驿)、房日乡(老马渠)、角木乡(石河场)、奎木乡(杨家井)、斗木乡(富顺场)、井木乡(龙树场);
南路7乡:女土乡(心妙寺)、危月乡(乐嘉场)、心月乡(古井坝)、室火乡(景福院)、尾火乡(新店子)、翼火乡(安居场)、觜火乡(两河口);
西路7乡:胃土乡(乐安铺)、星日乡(观音场)、亢金乡(建林驿)、娄金乡(红昕场)、牛金乡(大石缸)、魁金乡(苏河场)、壁水乡(东岳庙,今建新乡);
北路7乡:柳土乡(灵兴场)、昴日乡(新庙场,今立新乡内)、张月乡(葫芦溪)、毕月乡(桥楼子)、箕水乡(刘家营)、参水乡(黄连桥,今建设乡)、轸水乡(高堰坎)。
乡下设里,里下设牌。
道光六年(1826),奉令核查户口,编为保甲。全县仍为28乡,改里为保,改牌为甲。咸丰中,令督办团练设民团练丁。保设团正,数保或十数保设团总,县设团防局。
光绪六年(1880),奉令整顿户口,乡、保、甲、民团制度未变。
民国初,沿清制,全县仍为4路28乡。城厢直属县公署。乡辖保、甲、及团练。
民国4年全县为28乡,224保,其下设甲。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将全县28乡中19乡划分为上、中、下乡或上、下乡,设团练办事处49个。
民国14年,川军田颂尧部驻三台,委任地方官吏,改组行政区划。全县置9区28乡,49团练,103保;城厢属第一区不在二十八乡数内。民国16年奉通省团务处训令:又将49团练办事处改为团甲公所,驻地未变。
民国19年,三台已成为田颂尧29军防区的首要城镇。为了划小政区,便于统治,在原上、中、下乡49个团甲公所的基础上,新增潼射、龙树、双龙、忠孝、槐树、菊河、金家、上新桥、双龙桥、下新桥、千子坟、柳池井、长乐镇13场镇为团甲公所,共有62个团甲公所,成为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机构,废原以28宿命名的28乡。全县为4路9区62团甲公所,城厢为中一区,驻县公署,保甲数未变。
民国24年川政统一,根据国民政府《分区设署办法大纲》和鄂、豫、皖“剿总”颁行的《户口条例》及四川省府训令,调整政区,分区设署,改团甲公所为联保办公处,划小保甲,调整合并了潼射场、槐树场、双龙桥、千子坟、黄泥井5个团甲公所,废上、中、下乡名称;增设城厢、香山场、白雀寺、兴隆场、八字潦、同德场、药王庙、禹王宫、小东岳庙、东岳庙10个联保。此时全县为4区署,67联保。1745保,17473甲。
第一区署,附设县政府内(后驻老西街武昌馆),辖11联保。即:城厢联保(驻县城内)、新德联保(驻新场)、真武联保(驻北坝真武宫)、高山联保(驻高山铺)、心妙联保(驻心妙寺)、断石联保(驻断石桥)、乐安联保(驻乐安铺)、广化联保(驻广化寺)、灵兴联保(驻灵兴场)、中兴联保(驻中兴场)、下新联保(驻下新桥)。共350保。
第二区署,设秋林驿,辖23联保。即:秋林联保(驻秋林驿)、三元联保(驻三元场)、香山联保(驻香山寺)、富顺联保(驻富顺场)、石安联保(驻石安场)、尊胜联保(驻尊胜寺)、龙树联保(驻龙树场)、三合联保(驻三合场)、双龙联保(驻双龙场)、忠孝联保(驻忠孝场)、老马联保(驻老马渠)、花园联保(驻花园场)、会龙联保(驻会龙场)、长乐联保(驻长乐镇)、白雀联保(驻白雀寺)、南明联保(驻南明镇)、东岳庙联保(驻东岳庙,今永明乡境)、八字潦联保(驻八字潦,今光明乡)、高堰联保(驻高堰坎)、兴隆联保(驻兴隆场)、柳池联保(驻柳池井)、桥楼联保(驻桥楼场,今中太乡)、黄连联保(驻黄连桥,今建设乡)。共457保。
第三区署,设苏河场,辖21联保。即:观音联保(驻观音场,今西平镇)、苏河联保(驻苏河场,今前锋乡)、云同联保(驻云龙镇)、小东岳庙联保(驻小东岳庙,今黎曙乡境)、同德联保(驻同德场)、万安联保(驻万安寺)、建林联保(驻建林驿)、禹王宫联保(驻今黎曙乡境)、梨树联保(驻梨树场)、上新联保(驻上新桥)、鲁刹联保(驻鲁刹寺,今新鲁乡)、拦河联保(驻拦河堰)、东岳庙联保(驻今建新乡)、芦溪联保(驻葫芦溪、今芦溪镇)、红昕联保(驻红昕场,今红星乡)、八洞联保(驻八洞镇)、玉皇联保(驻玉皇庙,今建平乡)、大石缸联保(驻大石缸,今金石乡)、刘营联保(驻刘家营)、新庙联保(驻新庙场,今立新乡)、药王庙联保(驻今红星乡境)。共470保。
第四区署,设安居场,辖12联保。即:安居联保(驻安居场)、鲁班联保(驻鲁班桥)、新升联保(驻新店子)、景福联保(驻景福院)、石板滩联保(驻象山场)、两河联保(驻两河口)、乐嘉联保(驻乐嘉场)、柏树联保(驻柏树垭)、观桥联保(驻观音桥)、古井联保(驻古井坝)、金家联保(驻金家场)、菊河联保(驻菊河场)。共468保。
民国25年,调整政区,合并联保。恢复千子坟联保,减少八字潦、尊胜寺、白雀寺、兴隆场、东岳庙、禹王宫、小东岳庙、药王庙、同德场、东岳庙10个联保。全县为4区,58联保。1688保,16818甲。8月5日新增置第五区。即以观音场为第四区。改原安居第四区为第五区,后因上报省府未获批准,于年底时又宣布撤销第五区,恢复原区划建制。次年4月,第三区公署由苏河场迁葫芦溪。
民国27年3月,第四区署增设垭口店联保(今太林乡)后,全县为4区59联保。
民国29年3月,奉令实行“新县制”,根据行政院《县各级组织纲要》:“划区设署以15乡镇至30乡镇为原则,划乡镇以6保至15保为原则”的规定,将全县59联保一律改为乡,城厢为镇。同年第二区恢复尊胜乡。至此,全县为4区60乡镇。
民国31年,奉令调查户口,整编乡镇保甲。撤销4个区署,成立指导区,设驻区指导员。全县10个指导区,60乡镇,1175保。即:第一指导区,驻城厢镇,辖城厢镇、高山、新德、广化、真武、乐安6乡、镇;第二指导区,驻秋林乡,辖秋林、双龙、富顺、香山、忠孝、三元6乡;第三指导区,驻三合乡,辖三合、石安、龙树、柳池、高堰、会龙6乡;第四指导区,驻老马渠,辖老马、黄连、长乐、桥楼、南明、花园6乡;第五指导区,驻葫芦溪,辖芦溪、刘营、拦河、新民(新庙场)、东鲁(东岳庙与鲁刹寺合并)黎曙6乡;第六指导区,驻苏河场,辖苏河、玉皇(玉京场)、云同(云龙镇)、灵兴、金石(大石缸)、尊胜6乡;第七指导区,驻观音场,辖观音、建林、红昕、上新、万安、八洞6乡;第八指导区,驻古井坝,辖古井、心妙、下新、断石、乐嘉、中兴6乡;第九指导区,驻鲁班桥,辖鲁班、菊河、柏树、观桥、垭口、新升(新店子)6乡;第十指导区,驻景福院,辖景福、石板、两河、金家、安居、千子6乡。
民国32年10月,根据四川省政府“整理划拨插花飞地”的训令,将千子乡在中江县境飞地马桑坝划归中江县。又将石板乡在中江县境飞地铧尖嘴划归中江县普兴乡。石板乡在蓬溪县境飞地陈家沟划归蓬溪县石板乡。是年,除调整飞地外,还经省政府核准,撤销5个指导区,恢复芦溪、安居两个区署。全县为芦溪、安居两区公署和5个指导区,60乡镇,1175保,11839甲。
民国35年8月,奉省政府指令,撤销芦溪、安居两个区公署。全县改为4个指导区,59乡1镇,1173保,11815甲。即:第一指导区驻城厢镇。辖城厢镇、断石、心妙、下新、古井、万安、中兴、秋林、真武、广化、高山、新德、尊胜、灵兴、乐安14乡1镇,第二指导区驻三合场。辖三合、三元、石安、双龙、老马、黄连、花园、富顺、忠孝、龙树、香山、柳池、高堰、会龙、长乐、桥楼16乡。第三指导区驻葫芦溪。辖芦溪、刘营、南明、拦河、新民、金石、黎曙、东鲁、云同、苏河、八洞、玉皇、观音、红昕、建林15乡。第四指导区驻安居场。辖安居、上新、柏树、菊河、鲁班、千子、金家、景福、石板、观桥、两河、垭口、新升、乐嘉14乡。
解放后,1950年初,设5个区政府,仍辖56乡1镇。一区驻城厢镇,二区驻芦溪场,三区驻观音场,四区驻安居场,五区驻秋林驿。
1950年4月,增设三合、新升、乐安3个区。五区由秋林迁富顺。全县为8区56乡1镇,592保,8873甲。
1950年8月,又增设7个区。全县为15个区,乡镇保甲仍旧。是年11月废除保甲制。
1951年5月,土地改革结束,进行民主建政,全县政区大调整,改设乡、村、组。15户至20户为一组;15至20组为一村;6村至10村为一乡。在原有56乡1镇的基础上,又新建了56乡;并将仁和乡分为忠孝、双龙两乡;建民乡分为建民、长乐两乡;秋林乡分为秋林、香山两乡。将南明乡更名永明乡。城厢镇更名城关镇。年底,全县为15区,115乡1镇,715村。
1952年8月,经川北行署批准,撤销原第一区,将原第一区所属城关镇增设为第一区,辖东、西、南、北4个街公所及13个居民段,326个居民组。将原第一区所属北坝等乡设为第十六区,又增设富顺(原五区仍驻秋林)、建中两个区和新华、民主、三清、太安等19个乡。东鲁乡更名新鲁。是年4月成立芦溪镇(乡级),辖3个居民段、34组。12月经遂宁专署批准,将第八区所属翻身乡第四村划归中江县黄鹿乡。至此,全县为18区,138乡1镇(芦溪镇)。930村,10210组。
1953年,根据中央《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将全县18个区人民政府改为18个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年9月,经遂宁专署批准,将象山乡的5个村及两县共管场镇,划归蓬溪县。是年按照省政府调整区划的文件精神,对政区调整合并,将第一区城关镇东、南、西、北4个街公所撤销,由区直辖13个居民段,此时全县为18区,133乡1镇(芦溪镇),958村。
1954年4月,经遂宁专署批准,中江县左会乡第一、八两村划归本县白店乡(今幸福乡)管。是年6月,经遂宁专署批准,撤销第十八区。第三区朱君乡并入建林乡。时全县为17区、132乡1镇(芦溪镇)。
1955年,11月经遂宁专署批准,撤销秋林、新德、古井3个区,又撤销合并新华、民主、得胜、板桥、双石、新建、联盟、云鼎、石板、太安、潼射11乡,将北坝区更名城郊区,新升区更名新生区。建民乡更名建设乡;红昕乡更名红星乡,中泰乡更名中太乡。12月又将金石区翻身乡第三村划归中江县黄鹿乡。时全县为14区,121乡1镇(芦溪镇),969村,10526组。即:城关区(县城),辖10个居民委员会,芦溪区(芦溪),辖芦溪镇,芦溪(乡)、拦河、新鲁、永安、建新、太平、团结、新民9乡镇;中太区(中太),辖中太、建设、永明、长乐、白衣、白庙6乡;金石区(金石),辖金石、黎曙、云同、翻身、石桥、互助、同德7乡;老马区(老马),辖老马、刘营、尊胜、会龙、灵兴、安宁、花园、胜利、安平9乡;乐安区(乐安),辖乐安、苏河、玉皇、红星(原红昕)、新乐、建平、青杠、黄林、天马、双桥10乡;城郊区(北坝),辖北坝、广化、东山、百顷、新德、心妙、禾加、长坪、慕禹、永新、高山11乡;观音区(观音),辖观音、八洞、万安、古井、建林、上新、龙井、狮王、庙嘴、金龟、鹅落11乡;鲁班区(鲁班),辖鲁班、太林、柏树、菊河、菊坪、白店、龙桥、响水8乡;安居区(安居),辖安居、观桥、建中、永丰、千子、太和、方井、西峰、回龙9乡;景福区(景福),辖景福、共和、两河、广利、茂隆、义隆、新堰、广林、金家、陈古10乡,新生区(新生),辖新生、文台、乐嘉、中兴、断石、下新、灵归、玉林、老君、德光、10乡,富顺区(富顺),辖富顺、三元、秋林、石安、永宁、兴隆、芦桥、金玉、香山、塞江、共和、三清12乡,三合区(三合),辖三合、柳池、高堰、忠孝、双龙、白雀、联合、槐树、双合、龙树10乡。
1956年,调整与四周邻县边界线上的插花地段,从县划出。将县南面与射洪县交界的金家乡8个村,回龙乡6个村及金玉、乐嘉两乡所属各3个村划归射洪县管辖(金玉3个村原为潼射乡合并,乐嘉2个村原广林乡并入);将县东面与盐亭县连界的共和乡7个村及双合、三清两乡各3个村,香山乡1个村划归盐亭县管辖;将县西面与中江县接壤的柏树乡8个村,新民乡2个村划归中江县管辖;将县北面与绵阳县接壤的新民1个村,柳池乡第六村1个居民组划归绵阳县管辖。以上共划出4个乡,29村,又18个散村和1个组。从邻县划人:中江县将左会乡一、八两村划归本县白店乡管(即今幸福乡,1954年已划人);又将中江县建民乡1个半村划归本县金石乡管;梓潼县将交泰乡八、九两村划归本县龙树乡管;绵阳县将新民乡大石板村6个居民组划归本县柳池乡管辖。以上共划入5个半村又6个居民组。
是年因乡辖区范围太小,不便工作,再度调整并大政区。3月,经上级批准撤销中太、金石、乐安、鲁班、景福5个区,改城关区为镇,调整减少60个乡,划与外县4个乡(金家、回龙、共和、柏树),并将观音区更名西平区,同时观音、八洞、玉皇三乡更名西平、胜利、和平。是年6月全县为9区、57乡1镇、478村。11月,又因乡太大,管理起来有很多困难,报告遂宁专署批准,调整恢复了35乡。至此,全县为9区、92乡1镇(芦溪镇)、684村。
1958年9至10月,全县人民公社化。除老马区13乡外,各乡均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撤销芦溪镇并人芦溪公社。老马区以区建人民公社更名飞马公社,驻地由老马迁刘营,所属各乡改称耕作区。全县为8区1镇(城关镇为区级镇),80公社,6621个大队、3340个生产队。
1959年,飞马公社将靠公路的安宁与刘营2个耕作区,新乐与灵兴2个耕作区分别合并,下辖11个耕作区。是年全县为8区1镇(城关镇),80个社(包括飞马公社)。
1960年,经绵阳专区批准,恢复景福、古井、金石、中太、乐安5个区,并增设石安区。恢复槐树、联合、安乐、先锋(原得胜)、西峰、德光、灵归、太安、庙嘴、朱君、天马、白衣、白庙、新建、石桥共15个公社;又新建石亭、里程、龙桥、金龙、云龙、进都6个公社。鹅落公社更名峨山。次年撤销飞马区大公社,保留飞马区,仍恢复原来的13个公社。中太区驻地迁建设乡。全县为14区1镇(城关镇),113个公社,941个大队,8039个生产队。
1963年5月,又恢复了芦溪镇(辖3个居委会)和金玉、双石两公社。全县为14区1镇(城关镇),115个公社和1镇(芦溪镇),952大队,8788个生产队。从此,县内政区设置基本稳定下来。
1967年全县有1区32个公社更改名称,景福区更名向阳区,32个公社更名对照见附表。是年撤销芦溪镇,全县政区未变。
1971年,全县为14区1镇(城关镇),115公社,889个大队,6272个生产队。
1974年4月,恢复芦溪镇(公社级),辖3个居委会,全县为14区1镇(城关镇),115公社1镇(芦溪镇),929个大队,6855个生产队,直至1975年底无变化。
1976年3月,人民渠七期工程鲁班水库在县境新生区内兴建,淹没燎原、太安、太林3个公社14个大队70个生产队包括两个场镇、3个公社驻地和约万亩田土。经过规划,报上级批准,局部调整了行政区划:燎原公社驻地迁往原红安大队4生产队(地名红土地)新建场镇,仍名燎原,辖5个大队,51个生产队;太安公社驻地迁往原永安大队4生产队(地名三根柏)新建场镇,仍名太安,辖5大队,49个生产队;太林公社驻地迁往宁安大队2生产队(地名铁脚寨)新建场镇,仍名太林,辖10个大队,84个生产队。此时,全县为14区1镇(城关镇),115公社1镇(芦溪镇),922个大队,7540个生产队。
1981年10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的暂行规定》,对全县区、公社、大队进行地名普查,按规定将一县或一地区的重名地名,一律重新更名和命名。全县14区1镇(城关镇),新更名的4区1镇即:三合区更名为塔山区,城郊区更名为琴泉区,中太区更名建设区,飞马区更名刘营区,城关镇更名潼川镇。115个公社和1个镇,新改名的有34个公社(见附表)。945个大队及生产队和潼川、芦溪两镇14个居委会更名。
1984年初,改社、队为乡、村。全县为14区1镇(潼川镇),115乡1镇(芦溪镇),943村。
1985年为发展城乡经济,加速乡镇(集镇)建设,始实行撤乡并镇和撤乡建镇,经上级批准,将芦溪乡并入芦溪镇;并撤销向阳、刘营、安居、富顺、西平5乡,分别建立景福、刘营、安居、富顺、西平5镇。次年又撤塔山、金石、乐安3乡,分别建立塔山、金石、乐安3镇。1987年再撤新生、观桥两乡,建立新生、观桥两镇。至年底,全县为14区1镇(区级潼川镇),104乡11镇(乡级),940村,8268组,总人口13780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295人。
1988~1992年8月,全县设15个区(镇)、115个乡(镇)。
1992年9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14个区公所和76个乡,新设置9个镇,扩并19个镇、4个乡,保留2个镇、6个乡,将原14个区、95个乡、21个镇调为30个镇、10个乡,在原乡镇所在地设立95个办事处。
1994年10月2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花园乡设立花园镇。1995年10月30日,省政府同意新建13个乡镇,即下新乡、争胜乡、双胜乡、双乐乡、忠孝乡、金鼓乡、里程乡、菊河乡、东塔镇、光辉镇、百顷镇、前锋镇、柳池镇。是年,全县为18个乡、35个镇。
1996年4月15日,省政府同意撤销永明乡建立永明镇;1997年4月,撤销新德乡建立新德镇;同年10月12日,设置北坝镇,北坝镇与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1999年1月21日,撤销永新乡、黎曙乡,设置永新镇、黎曙镇。
2000年1月,省政府同意新建9个乡,即高堰乡、玉林乡、曙光乡、广利乡、协和乡、宝泉乡、上新乡、进都乡、云同乡。全县计设41个镇、22个乡。到2005年,全县设41个镇、22个乡、936个村、9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227个村民小组。年末人口1457761人,其中农业人口1285612人。41个镇:潼川镇、北坝镇、东塔镇、百顷镇、塔山镇、柳池镇、龙树镇、石安镇、富顺镇、三元镇、秋林镇、新生镇、鲁班镇、景福镇、紫河镇、安居镇、观桥镇、郪江镇、中新镇、古井镇、万安镇、西平镇、八洞镇、凯河镇、乐安镇、建平镇、前锋镇、建设镇、光辉镇、中太镇、金石镇、新鲁镇、刘营镇、灵兴镇、芦溪镇、立新镇、花园镇、永明镇、永新镇、新德镇、黎曙镇;22个乡:断石乡、乐加乡、建中乡、幸福乡、老马乡、忠孝乡、双胜乡、金鼓乡、双乐乡、菊河乡、下新乡、里程乡、争胜乡、高堰乡、玉林乡、曙光乡、宝泉乡、广利乡、协和乡、上新乡、进都乡、云同乡。
2018年底,三台县行政区划调整为49个镇13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019年12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7号)和《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三台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绵府批复〔2019〕246号),三台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33个乡镇(2个乡,31个镇)。
2019年,三台县境内辖双乐、进都、上新、断石、宝泉、乐加、广利、协和、曙光、云同、下新、高堰、忠孝13个乡和潼川、芦溪、景福、富顺、刘营、西平、安居、塔山、乐安、金石、观桥、新生、古井、中太、中新、石安、秋林、建设、三元、万安、郪江、龙树、鲁班、紫河、建平、新鲁、立新、灵兴、八洞、花园、东塔、光辉、百顷、前锋、柳池、永明、新德、永新、黎曙、幸福、老马、玉林、双胜、里程、菊河、金鼓、争胜、建中、跃进49个镇,共62个乡级政府;1个政府派出机构北坝街道办事处。2019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7号),12月27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三台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绵府批复〔2019〕246号),2019年底三台县辖断石乡、忠孝乡2个乡和潼川镇、北坝镇、新德镇、乐安镇、景福镇、紫河镇、郪江镇、建中镇、金石镇、新鲁镇、建平镇、八洞镇、观桥镇、鲁班镇、新生镇、西平镇、古井镇、刘营镇、灵兴镇、塔山镇、石安镇、中太镇、龙树镇、中新镇、三元镇、富顺镇、秋林镇、芦溪镇、永明镇、老马镇、立新镇31个镇。共932个村民委员会,110个居民委员会,下设8206个村民小组,504个居民小组。
2022年,三台县辖断石乡、忠孝乡2个乡,潼川镇、北坝镇、新德镇、乐安镇、景福镇、紫河镇、郪江镇、建中镇、金石镇、新鲁镇、建平镇、八洞镇、观桥镇、鲁班镇、建平镇、八洞镇、观桥镇、鲁班镇、新生镇、西平镇、古井镇、刘营镇、灵兴镇、塔山镇、石安镇、中太镇、龙树镇、中新镇、三元镇、富顺镇、秋林镇、芦溪镇、水明镇、老马镇、立新镇31个乡镇。全县有行政村38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9个,村(居)民小组8710个。
目前全县总面积2659.7平方公里,辖2个乡、31个镇,1个省级经开区,383个村、79个社区, 户籍人口135万人,常住人口95万人。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