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桂平在日本铁蹄下的磨难》:
1944年,日军太平洋地区失利,失去了海上优势,为挽回造成的败局,支援其在东南亚的军队,为此,发起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一条“由北到南的大陆交通线”。
虽然我方各部军队节节抵抗,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交通线上的主要区域都一一落入敌手,同年4,5月河南失守,6,7月湖南失守,8,9月间即进入到广西地区,相继发起对桂林,柳州的战事,这也是抗战时期,鬼子第二次入侵广西。
由于我方各部的调集,敌我双方在桂柳地区胶着下来。鬼子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快速实现其所谓的“南北通道”的战略目标,于是令其在广东方向的第二十三集团军向广西进发,沿西江西进,从侧后支援柳州,桂林。
日军第二十三军制定方案,以水陆两路进入广西,其中水路数千鬼子逆溯西江,由肇庆、梧州、平南进入桂平;陆路廉江、北流、容县直插桂平社坡两路欲会师桂平,再北上支援柳州之敌。
由此,桂平成为了日军进攻的小战略中心。
1944年9月底,广东水路而来的鬼子部队占领平南丹竹,马上于武林分兵,一路继续沿浔江往桂平方向,一路则绕到桂平油麻,社坡,到社步宁江,下湾圩渡江直逼桂平蒙圩。
为御敌沿江进桂平,拱卫柳州,我四战区司令部令第十六集团军副军长周祖晃在武宣组成指挥部,布署防范鬼子进犯,但正是周祖晃把重兵布于浔江北岸,阻止了日军翻大瑶山过柳州,这也是鬼子取道蒙圩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重兵在浔江北岸,却无法阻止另一路从武林陆路到桂平蒙圩的鬼子,由此10月8日,鬼子第二十三集团军下的步兵第130大队分兵到达桂平城郁江对岸,伺机渡江。此时桂平守军只有桂系第135师的一部(主力在柳州)和部分民团据守。
8日起,大量桂平城中居民,开始出城往西部山区,如白兰,西山,玛丽山(马来山)一带,或是过黔江往南木,金田一带疏散逃难,当时由杨盟为县长的县府机关则往江口一带疏散,这就是桂平老一辈人所说的“走日本鬼”事件。
9日,日军在重炮重机枪的掩护下正式渡江,沿江守军根本顶不住,撤往桂平城,但我军守备人数本来就不多,随着渡江日军渐多,重力火炮之下,在城内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后只能往西部山区撤退......
桂平城沦陷!!!!
由此,桂平城成为了日军此后的一个据点之一,直到1945年5月。
也是因为桂平城的仓促撤离,很多物资也便宜了小鬼子,使其得到了几天的物资补充,而桂平城经此一劫,旧街(上,中,下股街)一带到处废墟,鬼子占据城中各处,开始了在桂平城的统治。
这也是桂平城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