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我觉得是中国最该被重新审视的城市。它卧在涪江中游,左手托着千年三国文脉,右手握着尖端科技芯片,可如今说起四川,人们先想到的总是成都,这座藏着 “软硬兼修” 密码的城市,实在该被更多人放进关注的视野。当你真正走进绵阳,才明白它早已把创新与厚重揉进了每一寸土地。
绵阳在哪里?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与龙泉山像两道天然屏风护着它,涪江、安昌江穿城而过,在平原上织出网状水脉。它处在成都、重庆、西安 “西三角” 的几何中心 —— 向南 100 多公里抵成都,向北翻秦岭通西安,向东经南充达重庆,自古就有 “蜀道咽喉” 的名号。亚热带湿润气候让这里四季分明,平原与山地的交融,既育出了肥沃的农田,也藏着丰富的矿藏,让绵阳成为 “川西北聚宝盆”。
很多人不知道,绵阳是中国科技的硬核担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绵阳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此扎根,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隐姓埋名,在这里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核心部件。如今,绵阳聚集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数十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两院院士 30 多位,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量居全国前列。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示波器、第一块硅基液晶微显芯片,华为、京东方等企业的研发中心也在此落户,每年有上千项科技成果从这里走向世界。
我国第一台数字示波器
绵阳的历史,比想象中更深刻。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油的窦圌山,传说是太乙真人修炼的地方,山上的云岩寺,藏着宋代的飞天藏,是全国现存最早的道教转轮经藏;绵阳的富乐山,因刘备 “乐不思蜀” 而得名,山间的碑林里,刻满了三国英雄的故事。就连绵阳人的性格里,都带着谋士的聪慧与匠人的执着 —— 搞科研时沉静专注,论起历史来如数家珍,就像涪江的水,既有奔涌的力量,又有包容的气度。
作为川西北的交通枢纽,绵阳的通达性藏着太多惊喜。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在这里呼啸而过,让绵阳到成都只需 40 分钟,到西安也不过 3 小时;京昆、成渝等 5 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了辐射周边的交通网;南郊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 30 多个城市的航班,年吞吐量突破 400 万人次。更重要的是,绵阳是川西北的物流集散地,四川西北部的农产品、工业品,大多通过绵阳转运,京东、顺丰的区域分拨中心扎根于此,每天有上千辆物流车从这里出发,把货物送进川西北的千家万户。
宝成铁路
绵阳最特别的,是与 “两弹一星” 的深厚羁绊。梓潼的长卿山,曾是九院的旧址,山洞里的实验室、宿舍至今保存完好,墙上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的标语,仍透着当年的豪情。绵阳科技馆里,陈列着原子弹、氢弹的模型,通过互动装置能让人直观感受核反应的原理,每年有上百万青少年来这里接受国防教育。那些为国家核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很多人退休后就留在了绵阳,他们的故事,成了这座城市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绵阳的历史,远比科技城的标签更悠久。新石器时代的边堆山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见证了先民在这里的生活;战国时,绵阳属蜀国领地,是蜀文化与巴文化交融的地带;唐代,李白在江油出生,“床前明月光” 的千古名句,就诞生在这片土地;宋代,欧阳修的祖籍在绵阳,他的文学基因里,或许藏着绵阳的灵气。绵阳的方言里,还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影子,“晓得”“安逸” 这些词,都能在唐宋诗词中找到踪迹,透着浓浓的古韵。
绵阳的饮食,藏着川西北的鲜香与醇厚。绵阳米粉是当地的招牌,红汤的牛肉米粉、清汤的鸡汤米粉,配上本地的香菜、葱花,一口下去,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江油肥肠是必尝的美味,用秘制调料卤制后,肥而不腻,香而不腥,是许多游子魂牵梦绕的味道;平武的老腊肉,用柏树枝熏制而成,蒸熟后切片,肥瘦相间,满口肉香。这些美食,是绵阳人在平淡生活中创造的滋味,透着对生活的热爱。
绵阳的山水,藏着不为人知的秀美。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县,九皇山神秘古朴,春天辛夷花漫山遍野,像一片粉色的云海;安州的罗浮山,温泉资源丰富,泡在温泉里看山间云雾,别有一番滋味;江油的李白故里,太白祠、陇西院古色古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仙的气息。这些山水,既有自然的馈赠,又有人文的沉淀,等着人们去发现。
绵阳的遗憾,或许在于它太过低调。它有科技的硬核,有历史的厚重,有山水的秀美,却总是活在成都的光环下。当成都的车水马龙时,绵阳的科研院所里,科学家们正为了一个技术突破彻夜不眠;当重庆的洪崖洞灯火辉煌时,绵阳的老街上,老人正坐在茶馆里,讲述着三国的故事和科学家的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