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博物馆狂热爱好者,
最喜欢探访一些小众博物馆。
今天这个兰州地震博物馆,
我专门去实地探访了下,个人感受是:
优点:
地方挺大,也新奇
在防空洞里,弯弯绕绕
巨凉快(老人孩子,一定带外套)、
不用人挤人,游客稀少
免费,现场预约
缺点:
交通不便,位置偏远
(要走一段小路,还有一段上坡路)
展品多是图片,有些老旧
展览方式单一,没有多媒体高科技之类的
一个人去有点瘆人
以下是原创攻略,欢迎参考。
一、防空洞里的科普展
在兰州安宁区一个不起眼的山脚下,
藏着一个让内行直呼“宝藏”、
外行路过却浑然不知的神秘博物馆——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
一家专注地震知识的小众博物馆。
别小看这个山洞,
它可是集知识、历史、科学于一身的
国家三级博物馆。
二、别有洞天
进入防空洞大门,
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瞬间隔绝了夏日的炎热。
沿着狭长的隧道向内走
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震知识迷宫。
这座创建于1988年的博物馆,
巧妙利用人防山洞的独特结构,
将7000多平方米的空间打造成地震知识库。
隧道两侧分布地震知识壁画馆、
甘肃地震资料馆、文物史料馆、
地震仪器馆等多个展区,
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三、百米地震壁画
主洞道,
一幅长达百米的壁画瞬间抓住眼球。
这幅壁画上,
绘制了三百多真实地震故事,囊括古今中外。
漫步其间,你会学到: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却有多个烈度
地震前动物会出现异常:
鸡飞狗跳、羊不进圈、牛不吃草……
上下颠簸,左右摇摆是近震,要赶紧避险,
只感觉到左右摇摆?那是远震,不必惊慌……
四、特色展品
世界第一幅地震烈度分布图石碑:
矗立在入口处,是清嘉庆年间钦差大臣,
那彦宝勘察山西平陆地震后
亲手绘制的破坏程度分布图。
1991年博物馆将其完整刻在石碑上,
成为“形象大使”。
碳化断层泥: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见证者”。
地震时断层高速错动产生高温高压,
把断层混合物瞬间燃烧碳化,
形成了这块国内外罕见的标本。
地震货币“沙板”:
海原地震后,天水地区为缓解钱荒,
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开炉仿造四川铜币流通。
因质量粗糙被百姓称为“沙板”,
是唯一因地震而生的货币!
当天手机玩到没电,
好多没来得及拍照。
有兴趣的朋友可实地探访。
五、实用攻略
开放时间:
每天9:00-17:00
预约方式:
通过“畅游兰州”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
地址:
兰州市安宁区兰州交通大学后山人防山洞内
交通:
1. 乘公交至“政法学院”站,行至北环路盐池沟大桥下左拐。有点绕,建议直接打车。
2. 自驾可导航“兰州市地震博物馆”
博物馆位置虽偏,
但胜在有知识,有独一份的体验。
一定一定带外套!
原创文章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欢迎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