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甘泉岛是位于西沙永乐环礁西部的一个椭圆形小岛,南北长73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0.3平方千米,东南侧有浅水码头可停靠舢舨。小岛绿树银滩、风光如画,宛如一颗绿色宝石,更绝的是小岛上有三种神奇的宝贝,每种在南海都十分罕见。
西沙甘泉岛航拍图
自然环境优越,孕育神奇三宝
甘泉岛面积虽小,岛上自然环境却十分优越,登上甘泉岛,首先引入眼帘地是一圈银白色的沙滩,沙滩尽头就是一片密不透风的树林,树种有苦朗树、黄藤、羊角树、白避霜花、麻枫桐、银毛树、海岸桐、水草仔,还有大片诺丽果树,在海上漂泊几天,见到如此茂盛的一片树林,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甘泉岛上茂密的树林
甘泉岛上茂密的树林
从密林穿过,岛中部又过渡到低矮的灌木和草坪,全岛植被覆盖率超过90%,加之小岛地势较高,海拔最高处高程达8.3米,岛礁条件极其优越,优越的岛礁条件又孕育出三种神奇的宝物。
一:口味甘甜的淡水
西沙共有22个岛、7个沙洲,这些岛除个别属于火成岩岛和礁岛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皆属于珊瑚岛类型,由于岛礁面积小,海拔低和岛礁特性限制,这些岛礁上大多没有淡水资源,唯独甘泉岛例外。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中部低地有淡水井两口,井水甘甜可饮用,“甘泉岛”因此得名,据李准记载:“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过丈余耳,余尝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岛,勒石坚桅,挂旗为纪念焉。”
甘泉岛上的淡水井
科学研究发现,甘泉岛上的淡水层是“珊瑚礁海绵体”和“季风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甘泉岛地势较高,周围又有茂密的丛林,因此淡水异常丰富。甘泉岛是我国西沙群岛中淡水最丰富,水质最好的岛屿,渔民祖辈总结的《更路簿》多有记载,我国古代渔民、商船远洋可以在此临时补充淡水乃至居住等待救援,甘泉岛水井直径1.5米,深约5米,淡水绵绵不绝,甚是是珍贵。
甘泉岛上的淡水井
二:独特的黑山羊群
在西沙东岛,有一群健硕的“野牛”群,据考证东岛的野牛群明朝末年就在东岛上生活,距今已有370多年,现东岛“野牛”群早已为世人所熟悉,东岛也享有“牛岛”的美誉。
东岛“野牛”群
甘泉岛植被和生态和东岛一样优越,只是甘泉岛面积太小,不到东岛1.7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岛上无法承载大型牛群,但甘泉岛上确有一群漂亮的黑山羊群。
甘泉岛上的山羊群
据琼海市潭门渔民何良茂、孙仁才等众多老渔民回忆:二战后海南渔民登上日寇曾驻军的西沙永兴岛、珊瑚岛和甘泉岛等岛屿,发现在珊瑚岛和甘泉岛上有羊,些羊都是日军抢掠大陆的家畜,运送到西沙给养日军,日军战败后,这些羊群失去管理而变野。
《李准巡海记》记录更早时期岛上也有羊群,其原文为:离岛时,留“牲畜之种山羊水牛各数头”于岛上散放,想其因水草丰足,定能繁衍。但事与愿违,该岛地面之水皆为咸水,淡水必须掘井而得,所留牲畜无人为之汲水,故未能存活下来。
真实情况是以前甘泉岛上确实有野山羊,但没法喝到地下淡水,没有存活下来,现在岛上的山羊群是渔民喂养的家山羊,只是在小岛上跑不出去,让其像野山羊一样到处跑,这种食用海岛植物,自然散养的山羊肉质尤为鲜美,也算得上南海珍稀之物。
甘泉岛上的黑山羊群
三:唐宋遗址,南海领土主权的铁证
甘泉岛有淡水资源,有茂密的丛林及完好的生态,如果西沙是中国固有领土,那该岛一定是古人居住的首选,有人居住必定会留下痕迹,果不其然,两次西沙群岛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成果表明:唐代至宋代,甘泉岛上就有长期定居的居民,他们使用与广东内地居民相同的生活用具,从事渔猎生产。
远眺甘泉岛
甘泉岛上的丛林
1975年3月至5月,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对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陶瓷器72件,包括唐代青釉陶双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划花大碗、莲花纹大碗,突唇碗、粉盒……专家发现这些瓷器的质地、款式与花色和先前广州西村窑址出土的相仿。
甘泉岛唐宋遗址
甘泉岛出土的铁刀、铁凿、唐代炊具铁锅残片、宋代泥质灰褐陶擂体残片以及宋、明代铜币等遗物都不断拼凑出甘泉岛乃至整个西沙群岛更为丰沛完整的历史面貌。
1991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恒杰同志到西沙群岛进行调查,在甘泉岛上发现瓮棺、夹砂陶器、石器等一批史前至秦汉战国时期文物,将甘泉岛的开发历史推前至史前时期。
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下了“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现越南还在声称西沙是越南“固有领土”,甘泉岛已经出土和还未出土的文物都证实了西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甘泉岛唐宋遗址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古人千年前给我们留下的宝藏。
甘泉岛险被越南侵占
1956年4月,南越西贡政权占领西沙珊瑚岛,并在岛上建立所谓的“主权碑”。1973年1月,美国签订了《巴黎协定》,然后撤出了南越,但留下了大量高精尖武器装备,包括两艘2800吨满载排水量的军舰和四艘1850吨满载排水量的舰艇。
美国撤走后南越国内形势急剧恶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时任南越总统阮文绍把目光放到了西沙群岛上,他认为:此时中国又与苏联的关系微妙,大部分军事力量都集中在中苏边境,南越手中有美国留下的大量高精尖武器,抢占西沙群岛不但可以转移南越国内民众的视线,又能夺取到海底资源。
南、北越分界线
1974年的元旦,中国还沉浸在过节的喜庆中,情报部门得知了南越的军舰开始悄悄进入永乐群岛,中国高层根据情报迅速作出部署,以魏鸣森为指挥的前线指挥组率领“271”编队——两艘猎潜艇前往永兴岛先行待命。
1974年1月17日,广州基地扫雷舰队第十大队396、389号和271、274猎潜艇开始在永乐群岛巡逻,第七十四大队的281、282号猎潜艇也从汕头出发抵达永兴岛执行支援任务。
南海舰队037型猎潜艇281号
1974年1月19日凌晨,南越军4、16号军舰到达永乐海域,并派出两个班的兵力分别登上金银岛和甘泉岛。
魏鸣森没有打草惊蛇,他放任南越兵的登岛行为,并让中方舰队和民兵都将枪炮上弹,但不许先开枪,民兵队长苏敏京安排琛航岛上的民兵一部分藏在壕沟和树丛,一部分在岸边等候敌军。
我方民兵在琛航岛拦住敌军,苏敏京高喊:“你们已踏入中国领土,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立刻停下脚步!”
西沙海战示意图
见讲理行不通,苏敏京做了一个手势,琛航岛岸边响起了螺号声,草丛里,壕沟里钻出了一大群中国民兵,他们端着刺刀就向南越部队发起冲刺,南越士兵被吓得连滚带爬的往海上的橡皮艇逃跑。
而上了皮艇后,越南士兵依然是一脸惊恐,但不肯离去,对着自己的军舰比划了半天,民兵队长苏敏京看明白了,这帮乌合之众是被南越军官强逼着来的,他们不敢就这样回去,苏敏京当即掏出纸笔写道:“西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任何人侵犯!”
拿到纸条后,南越兵如释重负,乘着橡皮船逃走了。
而在广金岛,南越士兵没有遵照何文锷的指示率先开枪,我方民兵当即开枪还击,打死南越兵一人,打伤三人,其他南越兵也慌不择路的跑回军舰。
南越的登岛战失败,何文锷将消息传回岘港,岘港回复“开火!”
中国这边看到南越军舰开火,迅速还击,西沙海战爆发,中国军舰集中火力,专朝着地方的通讯设施和武器装备开火,短短20分钟中方倾泻了1700多发炮弹在对面最强的两艘驱逐舰上。
西沙海战
南越军舰虽然吨位比较大,但准备不充分,士兵战斗意志较弱,中国在西沙海战大获全胜,中国海军激战1小时,将南越军舰击沉1艘,击伤3艘,装备美国军舰的南越军队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8名烈士永远长眠在琛航岛。
西沙海战胜利了,魏鸣森指挥官并未有更多的想法,打算让舰队撤回来。但邓公敏锐的察觉到了扩大的战果的机会,深思熟虑后决定,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
广州军区得到命令,当即调动部队准备登岛作战。19日当天下午,我军用舰艇和渔轮运送了榆林要塞3个连,1个两栖侦察队和若干民兵,总计500多人向三岛前进。
1974年1月20日9点35分,魏鸣森指挥4艘舰艇和402、407渔轮抵达甘泉岛,海空协同作业,先后出动飞机26架次掩护登岛作战,7轮轰炸后,南越兵用枪头挑着白内裤投降了,先头部队用橡皮舟顺利登岛,南越军队已毫无战意,我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甘泉岛。
侵占甘泉岛的越军投降
1974年1月20日10点35分,开始进攻珊瑚岛,魏鸣森利用4艘护卫舰的火炮对珊瑚岛进行火力打击,南越兵见状一枪也不敢开,只往岛中心跑,战士们轻松在珊瑚岛登陆。
两栖侦察队为了不延误战机,直接跃入水中,在离岸700米的位置强行泅渡上岸,此时珊瑚岛上的南越官兵已经逃到岛中央。战士们开始拉网式的搜索,南越兵就像瓮中之鳖,没过一会儿,30多名南越官兵都从角落被揪出来当了俘虏。
金银岛的收复更为顺利,在军舰火炮打击后,金银岛的南越军队逃的无影无踪。
五星红旗飘扬在收复后的珊瑚岛上
收复三岛作战经历四个小时,产生的历史影响却无法评估,如果没有西沙海战的胜利,没有果断登陆夺岛,让越南势力残留在西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西沙海战后收回的三岛
【未经允许、请勿复制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