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为我国的休闲大都市,舞厅在市民中的分量是比较足的。在成都的东西南北中,舞厅的数量在全国也是比较多的,众多舞厅的稳定发展和健康运行,既是成都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稳定就业,提升夏日经济和夜间经济的助推剂。
成都的舞厅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虽然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分量不大,但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除了舞厅工作人员以外,还可以带动数十万人的就业,解决普通老百姓的生计问题。除了舞厅本身的发展以外,对于餐饮行业,停车行业、美容行业、服装服务业、化妆产品、房屋的租赁和买卖等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成都的舞厅文化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过去成都的舞厅,和全国其他城市的舞厅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都是大众化的舞厅,那时的娱乐项目不多,舞厅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方式,花一点门票钱,泡上一杯茶,夏季可以在舞厅纳凉,冬季可以舞厅取暖,再买上一份报纸,这成了部分成都市民的日常。
改革开放以后,成都市的舞厅也在不断改变经营模式,从传统的大众舞厅向莎莎舞厅过渡,二者同时并存。大众舞厅以收学员为主,主要从教授跳舞爱好者学习交谊舞、摩登舞等为主,是一种会员式的经营方式,这些舞厅的存在,解决了部分空置商品房的闲置问题。
在成都发展最好的是通过大众舞厅改良后的莎莎舞厅,莎莎舞厅曾经引发了很多争议。但成都的莎莎舞厅其实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名字是由民间人士取的,其实舞厅就是舞厅,只是跳舞群体通过细分出来的,莎莎舞厅只是跳舞的一种方式,也是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的一种存在。
成都的莎莎舞厅究竟有多少,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但每一个区也有好几家,比如一个温江区就有差不多10余家,金牛区至少也是10多家。成都的莎莎舞厅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都在多次整改后得以保存下来,并逐步成为具有特色的一种文化存在。
自今年以来,成都的莎莎舞厅经历了几个月的整体停业整顿,整改后的成都莎莎舞厅终于在5月8日全面开始营业,到现在为止已经稳定运行了两个多月,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舞厅整改力度更大,运行更加稳定,监管的常态化方式更为有效,既确保了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于部分违规舞厅给予临时停业整改,大面积关门的情况不再出现。
成都舞厅的稳定运行,对于夏日经济和夜经济的活力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每年夏天,都是成都夜经济和夏日经济的黄金季节,成都夏天总体气温不是很高,市民夜晚有外出吃宵夜,比如烧烤、串串香、冷淡杯的习惯。
成都的多数舞厅每天是营业两场,午场从中午一点半到下午五点半,晚上是从7点到凌晨两点。只要是舞厅的周边的夜间小吃摊位,舞厅的周边的停车场,舞厅周边的餐饮店,都是随着舞厅的兴盛而繁荣。比如很多美女在12点左右下班后,都会成群结队到小吃店吃小吃,吃烧烤,喝冷淡杯,刺激了餐饮行业的消费。
夏天也是美女做美容,购买服装的季节,在舞厅上班的美女是最喜欢打扮的,化妆品,买时装是她们的最爱,部分追求美的美女还要去做美容,做头发,做指甲。部分人应客人的邀请要去KTV唱歌,刺激了KTV的消费。
成都几十家舞厅的美女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要在成都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只有住下来才能在成都发展,这也刺激了舞厅周边二手房的租赁和交易;他们要出行,要打的,要购买私家车,对于车市的刺激也是不可低估的;要吃就要消费,对于刺激成都餐饮发展,他们的消费需求是比较大的。
哪里有舞厅,哪个舞厅的生意好,哪个地方的生意就好做,这是许多小老板共同的体验,比如抚琴小区的夜市,西门一带的小吃、晋阳路的地摊经济,在舞厅的跳舞的男女,都成了消费的主力。
综上所述,成都舞厅虽然只是第三产业中一个小小的行业,但由于就业人员众多,消费能力强,对于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带动成都夏季经济、夜间经济的的发展,具有比较大助推作用,堪称是提升成都夏日经济和夜经济的助推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