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6日下午,我踏上了越南下龙湾的游船,在这片被称作“海上桂林”的喀斯特秘境中,经历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之旅。然而归国后听闻的游船事故噩耗,却让这段旅程多了一份沉重的底色。

下午,骄阳似火,但海上仍有4级左右的风,感觉比较凉爽。游船载着我们由22名中国人组成的旅游团,缓缓驶入这片被石灰岩岛屿割裂的海域。近两千座石峰如散落的星辰坠入碧波,有的似利剑劈开苍穹,有的若骆驼伏卧浪涛,还有的恍若仙娥临水而立。亿万年的海水侵蚀在岩壁上刻出斑驳的纹路,每一道褶皱都凝固着地质变迁的史诗。站在甲板上,咸涩的海风裹挟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船尾拖拽的涟漪与远处层叠的山影交织,仿佛仙境之门正为我们次第敞开。

船行至斗鸡石时,众人皆屏息凝神。两座对峙的石峰酷似昂首对峙的雄鸡,喙爪分明,翎羽毕现,大自然的雕塑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画面也就出现不同内容的变化。



一座山就像一个竖着的大拇指,向各国的游客示意。


转向惊讶洞的探幽更是奇趣横生——换乘窄艇驶入幽暗溶洞,头顶钟乳石垂如利剑,石壁间闪烁的荧光生物仿若星辰碎片,当船桨划过水面激起的光斑在洞顶流转,恍如闯入神话中的地下龙宫。





行至水深处,山崖间的野生猕猴突然跃入视野。它们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腾跃如飞,或攀援藤条荡秋千,或蹲坐石隙搔首弄姿。这些灵动的生命为凝固的岩石注入了生机,让人想起人与自然最本真的共生图景。




晚餐游船上有供应,但游客却大都选择向靠帮的小渔船用人民币购买鲜活的鱼、蟹、虾,价格比国内市场价便宜,游船代加工烹饪,收取20-30元加工费。那只小渔船显然与游船事先有约定。我发现这只机动渔船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住宅。



然而归国后刷到的新闻,却让这段记忆陡然蒙上阴霾:7月19日20时4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掀翻了载满游客的游船。截至发稿时,34条鲜活的生命已永远定格在这片他们曾寄予诗意的海域,失踪者的名单仍在刺痛人心。我难以想象,那些与我们同样为奇景驻足惊叹的人们,在风暴肆虐的瞬间,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与绝望。他们或许正举起手机拍摄斗鸡石的雄姿,或许还在惊叹溶洞中流转的荧光,却再未能目睹第二天的朝阳。

此刻提笔,谨向遇难的游客致最深切的哀悼。惟愿逝者魂归星辰,在永恒的安宁中重获平静;愿生者拾起勇气,在漫长的愈合中寻得微光。更盼当地相关部门彻查事故根源,以更严谨的预警机制与安全措施,守护这片曾被无数旅人向往的海域。下龙湾的奇峰不会湮灭,但它的美不应再以生命的代价背书。愿未来的游客仍能在这片“海上桂林”收获震撼,却不再重复我们今日的伤痛与反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