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重庆生活久了,可能会对这座城市的“魔幻”习以为常。但有时候,一些日常的小事,却能让你瞬间看懂它背后的大格局。
大家都知道,重庆的发展重心一直在北部。南部因为山地太多,相对要滞后一些。
要感受这种差距,仅仅通过一次开车,就能明显地感受出来。
我家住南坪,算是重庆江南片区的核心地带了。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经常需要开车往两个方向跑:一个是往北,去渝北的照母山;另一个是往南,去巴南的龙洲湾。
从南坪出发,到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差不多。龙洲湾甚至还要近一公里,但开车的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路向北:9个红绿灯,丝滑如德芙
每次我开车去照母山,只要不是早晚高峰,心情都是愉悦的。
一路向北,你会发现重庆的“基建狂魔”称号真不是白叫的。各种立交桥、下穿道、快速路无缝衔接,设计得非常巧妙。
我认真数过,从家门口出发到目的地,全程下来,只需要等9个红绿灯!
只要不遇上极端拥堵,整个过程基本就是“油门焊死”,行云流水,那种驾驶的顺畅感,别提多舒心了。
你甚至会感觉,这座城市在用它最现代、最效率的一面,欢迎你向北而行。
调头向南:32个红绿灯,刹车踩到脚软
然而,当我调转车头,从南坪开往巴南龙洲湾时,画风突变。
无论是选择走学府大道,还是渝南分流道,迎接我的是什么呢?是一排又一排,望不到头的红绿灯!
我同样也数过,一段十多公里的路程,红绿灯的数量飙升到了32个!
“走走停停”成了驾驶的主旋律。你刚把速度提起来,前面又是一个红灯;好不容易绿灯了,没开多远,又得一脚刹车。沿途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立交桥和下穿道,大量的车流被硬生生挤在红绿灯路口。
基础建设:区域发展的直观体现
一次北上,一次南下,9个红绿灯 VS 近30个红绿灯。虽然算下来,也只能节约5—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开车的人都知道,这种感受明显不一样。
向北,是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是资金投入的倾斜,是各种优质资源的聚集。它体现在宽阔的马路、高效的立交和飞速发展的城市天际线上。
而向南,似乎总感觉慢了半拍。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面貌的更新,仿佛还停留在上一个版本。
重庆东站的建设,皆在昭示着南区未来的蓬勃崛起。然而,作为每日于这座城市中生活的一员,“开车体验”方面存在的显著落差,仍然是最直观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