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浸染的未央宫前,身着汉服的年轻游客手持手机,仔细对照《陈情令》中魏无羡与蓝忘机并肩而立的剧照,复刻经典场景;
市井街巷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里,游人一边挑选古风饰品,一边兴奋地讨论着《星汉灿烂》剧组,如何在此演绎程少商的成长悲欢;
朱红宫墙之下,参与影视研学的学生们驻足凝望,试图从飞檐斗拱间,找寻《庆余年》中范闲初入京都时的惊艳与震撼。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曾因都匀毛尖茶而广为人知。而在2015年,当地围绕毛尖茶筹拍的电视剧《星火云雾街》,叩开了当地影视产业大门。
“边承接新剧,边修建影视基地,名气越来越大,设施也越来越全。”贵州匀影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汶泽见证了这一进程。如今都匀已建成占地1710亩的超级影视综合体,以秦汉影视城、毛尖小镇、巨升影视旅游小镇三大特色基地为核心,集影视创作拍摄、文旅沉浸体验、衍生品开发运营、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
都匀秦汉影视城一角
布局短剧风口
近年来,微短剧以井喷之势,迎来快速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看微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
“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又土又上头”“根本停不下来”“一天怒追50集”……这是不少人看完“微短剧”后的感受。
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电子榨菜”魔力,不仅席卷了数亿用户的屏幕,更催生出一个飞速膨胀的蓝海市场。
正是看准了这一井喷式发展的巨大潜力与产业重构机遇,都匀秦汉影视城早在行业爆发前夜就已悄然布局。
都匀秦汉影视城凭借仿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吸引游客前来
2021年,秦汉影视城等影视基地被列为《贵州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规划》的重大项目。四年间,上百部影视作品签约落地完成拍摄,短剧占比节节攀升。
2024年2月,在微短剧产业蓬勃发展、都匀秦汉影视城拍摄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都匀市影视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以打造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为目标,构建起“政策指导、资源协调、后勤保障”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为影视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提供全流程、精细化服务。
今年三月,贵州匀影集团与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经过洽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0部短剧落地贵州省都匀市拍摄。2025年以来,匀影文旅集团共计签约81部剧,落地拍摄51部。
深耕场景驱动
短剧制作节奏快、题材多。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等传统长剧,短剧制作周期被压缩至“一个半月剧本创作+十天拍摄+一个月后期制作”,这种快节奏让中小型制作公司每月可产出5至10部作品。
在2024年短剧题材已覆盖职场励志、悬疑爱情、古装轻喜剧、主旋律等多元领域,观众需求多样化对拍摄场景的丰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走进秦汉影视城,宏大的秦汉风格宫殿建筑群为古装类短剧提供了绝佳场景——从宫廷朝堂到市井街巷,全方位还原秦汉风貌,满足古装短剧对历史场景的高要求;而巨升影视旅游小镇则主打民国风情,街区布局与丛林野战场景并存,无论是谍战题材的秘密情报交易,还是民国爱情的浪漫街头邂逅,都能在此完美呈现;毛尖小镇则融合茶文化与特色建筑,为地方文化特色短剧创作提供独特背景,如以茶产业为线索的创业题材短剧,茶山实景与制茶工坊成为天然的文化IP载体。
正在秦汉影视城拍摄的剧组
除了多样化的场景,气候优势则是都匀的另一张“王牌”。地处云贵高原的都匀年均气温16.1℃,夏季平均较传统拍摄地低5-8℃。
重庆四月文化传媒公司工作人员窦维康多次跟随团队来此拍摄,他坦言:“这里的夏天非常凉爽,不像很多地方那么酷热难当,这种舒适的环境让演员状态更好、设备运行更稳定,大大减少了因高温导致的停工时间,显著提高了整个剧组的夏季拍摄效率。”
影视基地周边的自然外景资源更是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天然摄影棚”。螺蛳壳的高山草甸、云海日出,斗篷山的茂密森林、清澈溪流,覆盖了从广袤草甸到蜿蜒河道到险峻峡谷的多样化地貌。
“丰富的场景就在‘家门口’,极大节省了转场成本。”短剧导演余秋生对都匀外景拍摄连连点赞,“比如我们拍摄悬疑题材,深邃的山林自带幽闭感和神秘感,天然就适合构建压抑、阴森的叙事空间;而斗篷山那些飞瀑深潭、奇峰峡谷,简直就是为仙侠剧里御剑飞行、宗门对决量身定做的‘特效背景板’。”
过去一年,影视基地通过“场景租赁+道具共享+群演调度”的一站式服务,已孵化《明月何时还》《仙缘小卖部》《长公主驾到》等爆款短剧,其中《我在都匀当主角之武侠篇》全平台播放量突破1300万次。
赋能产业发展
“周末和同学当群演,既能体验拍戏乐趣,还能赚零花钱。”黔南师范学院学生周燕和记者道出了当下都匀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群演日薪100元-120元,并提供免费工作餐。今年以来,随着各剧组的进驻,为当地提供了近3000人次的群演就业岗位。
重庆四月文化传媒公司拍摄短剧场景
当前,短剧正成为都匀影视产业新引擎。“拍摄周期仅7-15天,剧组集中入住经济型酒店,订单量翻倍增长。”贵品酒店、IU酒店等周边住宿业迎来旺季,餐饮企业盒饭订单量暴增,剧组套餐需求激增。不仅如此,40余家影视器材租赁、后期制作、马匹配套企业相继入驻景区,形成“拍摄—制作—配套”全链条业态。
影视IP进一步赋能当地文旅。商户刘军夫妻俩原先在都匀秦汉影视城经营着一家洗车场,不久前刚转型开设古装租赁店。刘军告诉记者:“剧组带火了汉服体验,我们两口子一个负责接待顾客,一个负责化妆,特别是到了周末都忙不过来,只好从影楼临时聘请化妆师。” 依托热播剧打造的打卡纪念馆,秦汉影视城不断吸引粉丝“巡礼”消费,截至2025年5月,接待游客14.40万人次,实现旅游营收215.99万元。
“微短剧 + 文旅”模式不仅带动了门票、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还促进了周边产业协同发展。与传统影视相比,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传播迅速,既能满足城市文旅宣传需求,又便于创作者通过情感化叙事引发观众共鸣,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秦汉影视城积极拓展市场布局。与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强化景区推广,携手79家旅行社推出“西江千户苗寨—下司古镇—镇远古镇 —秦汉影视城” 等精品旅游线路,并探索出“影视 + 旅游”创新模式,《去贵州拍电影》微电影定制拍摄业务及“来都匀当主角”系列旅拍沉浸式体验产品深受游客好评。
夜幕降临,秦汉影视城华灯初上,剧组的打光灯与街道两旁的路灯交相辉映。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既是短剧创作者的灵感源泉,也是无数观众心中的 “平行世界”。
如今,短剧已不仅是屏幕里的娱乐内容,更成为撬动都匀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重要杠杆。这座 “因剧而兴” 的城市,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短剧产业的新机遇、新挑战,继续编织着属于 “西南横店” 的造梦传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廖文祥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