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只要得到放松,确是难得的“小确幸”。在福州,有这样一条老街,它陪伴着福州几代人的成长,传统制作工艺的特色小吃,让它有着独特的口味,尽显人间烟火气息。而相比于远处的商务区,这里更像是一座慢悠悠的小城,过着自然惬意且温暖的生活。小孩子们之间的嬉闹追逐,不远处飘来的家常饭菜香气,斜阳下携手漫步的老夫老妻,以及那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招呼,都让这座老街充满幸福的活力。
而此行的市井小城之旅,便是这座充满着活色生香,以及烟火气弥漫的福州庆城路 。它的前身,就是出自早已不存的庆城寺。据记载,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是闽王王审知第八子、闽景宗王延羲即位前的住宅区,而后随着岁月的变迁,大部分建筑在民国时期的一场大火灾中焚毁,后天王殿亦被拆除,遗址逐渐湮灭。至此,庆城路的名字就一直被沿用了下来。如今,庆城路是福州市的一条东西向单行道,东临五四路,与永安街相接,西临井大路接贤南路,汇聚了众多福州本土的特色小吃店。
除了美食,这里还有一座朱红外墙的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祭祀五代十国时期 “开闽王” 王审知的闽王祠,闽王祠如今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其中被誉为 “天下四大碑之一” 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是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们前来瞻仰,小编也是众多游客里的一员,来此感受一下这座闽王祠的历史风貌吧。
这座祠堂历经千年风雨,保存着从唐代到明代的历代碑刻,如 “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重修忠懿王祠碑记”“乞土胜地” 碑等。它最初是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的居所,明代重修后更名为闽王祠。要问当地人哪里可以打卡游玩,或是神秘轶事的,当属这座闽王祠。红墙青瓦,燕尾脊顶,门墙三个圆拱形门,两尊2 米高石狮,便是它的外围,十分适合拍摄古风打卡照。
进入庭院,依次排列的前庭、后庭、正殿,以及两侧的红色夹墙青瓦,都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遥想闽王当初,是否会想到这座饱经沧桑的破碎祠堂依旧存于至今呢?祠堂中央设有的一处小型展览区,看着这些陈列着与闽王相关的历史片段,不禁感叹,岁月无情的变迁,依旧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片怀古之地,游客们都停留驻足于此,静静品味时光所遗留下的痕迹。
参观完闽王祠,味蕾也随着飘来的香味唤起心中的饥渴。毕竟这条老街,可是最为著名的小吃一条街,不然,大家也不愿万里来到这儿游玩打卡,品尝当地美食。因为,美食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福州文化的重要名片,承载着福州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
想吃主食类的小伙伴们,就可以选择依土捞化,它位于庆城路13号,是一家地道的福州小吃店。捞化的品种超级丰富,有蛏子、花蛤、海蛎等海鲜,还有猪肝、鸭胗、猪腰等肉类,食材多达30多种,且都很新鲜。此外,煎包也是一大特色,外皮酥脆,馅儿挺入味。
还有一家回头客连江锅边,它位于庆城路23号,据说是全福州最好吃的锅边店之一。它这里的锅边是用蚬子汁下汤,再将磨好的米浆沿着大锅边缘浇上薄薄一层,烫成翘皮后铲进鲜汤里,再加上虾米、葱花等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小吃类也是超级的多,庆城大都会卤味和国水卤味并称为“卤味双雄”,都是附近居民的强烈推荐,以及阿祥糕饼店和林华光饼,不仅价格实惠,还咸香可口,甜而不腻。
汤品类,就要去吃福信鱼丸那家店,它是福州人年节必来“囤货”的鱼丸店,开了二十多年,既可以现煮现吃,还能打包放在家里慢慢享用。
甜品类就要去叶家花生汤,它位于大洋百货背后,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还上了米其林,吃起来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庆城路作为福州的一条宝藏老街,承载了太多的烟火故事。尝不尽的美食,抹不了的历史,都是这座老街的独特魅力。所以,大家不妨来这座老街感受一番市井生活,邀上自己的好友家人,一块来享受美食和老福州的生活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