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8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入夏以来,高温持续攀升,亲水旅游成为大众避暑纳凉的首选。在福建闽北,清晨6点的九曲溪竹筏码头已排起长队,2025年上半年,武夷山竹排漂流接待游客53.47万人次,收入6241.32万元;《月映武夷》5月开演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82万人次,收入260万元;6月中旬开漂以来,邵武云灵山景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收入219万元……
一路攀高的水经济,背后是南平文旅对闽北水域资源潜力的深度挖掘。近年来,南平市以“1+3+3+N”(以武夷山为核心,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条精品线路、N个县域亮点)文旅发展体系为引领,依托资源禀赋,创新打造“水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构建“亲水经济生态圈”,推动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体验型”深度转型。
漂流漫游 串起山水画廊新体验
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 邱汝泉 摄
“大家注意左前方,这是朱熹园……”九曲溪的艄公一撑竹篙,竹筏转入清幽水道,随九曲清流缓缓而下,36峰丹霞在波光中化作立体长卷,90分钟的漂流成为移动文化课堂,让心灵在碧水青山的怀抱中彻底沉静、放空,这是武夷山最经典、最诗意的打开方式,而这种“一篙一景一故事”的体验模式也正在南平不断延伸。
傍水而建的崇阳溪漫游道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傍水而建的崇阳溪漫游道,北起武夷山市崇安大桥,南至建阳区南林大桥,用66公里的生态廊道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度假区、闽越王城遗址等珍珠般串联。漫步或骑行其间,一幅活水绕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沿线驿站、亭台、公园、餐饮住宿等设施完善,观光车、自行车提供多样选择,是摄影、健身、露营、亲子、团建的绝佳去处。
“十里九涧·顺阳古道”竹筏悠悠 林驰 摄
在顺昌,“十里九涧”竹筏线路带领游客开启5公里的生态文化之旅,沿途的古渡口、人行桥、灌溉渠诉说着历史;来到邵武的“天成奇峡”,溪流平缓清澈,两岸丹霞地貌奇峰耸立,怪石嶙峋,鬼斧神工,乘竹排而下在慢时光中细品自然杰作,是全家老少或寻求宁静的旅人的绝佳选择。
南平以水为轴,串联起大武夷的山水画廊,让每一条水道不仅承载风景,更成为讲述闽北千年文脉的鲜活舞台。
水上狂欢 激活亲水运动新场景
若是想更自由地亲近这片山水,不妨在崇阳溪上解锁皮划艇新玩法!位于武夷山崇阳溪生态码头的舟际皮划艇基地里,橙色的皮划艇如花瓣散落碧波,“躺着看玉女峰,比爬山更震撼!”一位上海游客举起手机拍摄。ACA认证教练指导下的急转训练、家庭漂流等项目,让国家队训练水域变身全民乐园。
杜潭皮划艇 图源:南平文旅
60公里外的建阳杜潭村更将亲水玩到极致,皮划艇、桨板、独木桥挑战等20余种水上运动项目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这里的水质清澈见底,孩子玩水特别放心!”来自福州的游客王女士正带着全家体验“轻功水上漂”项目。景区围绕立足水资源、用足水政策、做足水文章、赚足水经济,充分利用杜潭独特的水利资源,积极打造水上游乐项目,园内农耕文化馆与摩托艇码头比邻而建,生态科普展板与水上游乐设施交融共生。“我们两个月引入10类水上装备,目标是打造‘八闽玩水第一村’。”景区运营负责人介绍道。
青龙大峡谷,体验名副其实的“华东第一漂” 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想寻求更强烈的心跳?南平的峡谷藏着澎湃的清凉!到青龙大峡谷,体验名副其实的“华东第一漂”!乘坐专业皮艇,在蜿蜒河道中俯冲、旋转、激荡,清冽山泉扑面,两岸绝壁飞驰,惊叫与欢笑回荡。水流平缓时清新自在,湍急时肾上腺素飙升。同样刺激的还有云灵山漂流,冲进原始森林夹峙的深涧,皮艇在激流中飞驰,全程跌宕起伏,是追求极速穿越与冒险的首选。
云灵山漂流 图源:南平文旅
闽北的多样地貌、水资源的独特禀赋与系统性开发,让南平的水上项目从亲子戏水到峡谷激流全覆盖,清水经济澎湃涌动。
航运焕新 书写古今对话新篇章
夜游闽江 卫金平 摄
想体验更深厚的水系文化与风土人情?闽江游船从延平的斜溪洲头启航,白鹭翩飞,渔舟唱晚,江岸生活画卷展开。舱内汉服舞姿与山水辉映,茶艺师细述延平茶史,文化气息浓郁。停靠白鸽岛,登岸探秘明代万寿塔,聆听宝葫芦传说;到樟湖镇品尝地道农家土菜(糖醋芋头丝、红烧肉);终抵黄田镇,探访林耀华“金翼之家”。一趟旅程,饱览风光,尽享人文。“目前,项目还在起步阶段,主要在周末接待散客;工作日则提供30人以上的包船定制服务。我们还计划与延平高校合作,在游船上引入在校大学生才艺表演节目和创意手工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游船观光业态。”延平区文体旅局工作人员黄秀琴介绍。
闽江游船 图源:南平文旅
在王台镇际洲古渡,青石板步道与现代艺术装置相映成趣;太平镇海事文化主题公园则通过VR技术重现郑成功水师训练场景……顺流而下或溯源而上,游客可切身感受闽江滋养的文明源远流长,“老码头新生”的故事也正在闽江两岸上演。
梅口古埠 图源: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抵达松溪县,别忘了探访松溪县的梅口古埠。这座宋代商贸渡口,曾是万里茶道枢纽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鼎盛时河面商船云集。如今修复的古渡口、鹅卵石巷道(“十八石敢”)、古戏台、茶楼、钞关衙门等,重现明清风貌。在此享受习习江风,品茗赏景,触摸千年茶路遗韵,为水旅画卷添上厚重的历史注脚。
当地历史专家表示:“航运复兴、古渡重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市民游客得以触摸宋元时期的商贸记忆,感受‘海丝起点’的历史脉动。”
科技赋能 打造水旅融合新标杆
《月映武夷》演出 东南网记者 张梦媛 摄
夜幕降临,当《月映武夷》的水舞台亮起灯光,AI全息投影与数控雨幕交织出朱子理学的智慧图景。在这全球首创的270°环形水舞台上,雨水、溪水、酒水、茶水在数控装置中交织奔涌,象征思想的碰撞;建盏纹样在激光雕刻中悬浮流转,油纸伞阵随雨幕开合变幻。最令人惊叹的是舞台的干湿切换——前一秒演员还在起舞,瞬间地面化作碧波,雾森系统蒸腾出云海奇观。“水不仅是元素,更是美学语言。”制作团队介绍,演出通过《鉴天》《家礼》《万川归一》等篇章,将理学哲思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以“科技激活水体、文化赋值体验”,科技赋能给予南平水旅融合创新更多可能。据南平市文旅局透露,接下来南平将继续探索打造新型水旅产品,让“科技+文化+生态”的创新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作为闽江源头的“生态明珠”,南平以全域100%的Ⅰ~Ⅱ类优质水质为底色,正将“绿水青山”的稀缺价值转化为“亲水经济”的澎湃动能,构建起“全龄段、全时段”的亲水产品矩阵,串联起生态保护、文化活化与产业创新的三重奏。这片被武夷山脉环抱的土地,正书写“两山”转化的鲜活实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