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朋友圈定位在巴黎老佛爷是高端,在冰岛追极光是小众神仙。
如今风向突变——晒出斑马屁股九宫格、定位在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才是真·王者。
旅游圈传着一句新黑话:“穷游东南亚,富游欧洲,超富才敢去非洲。”
数据不骗人:今年中国内地赴非洲订单暴涨28%,摩洛哥直接蹿升66%,南非肯尼亚紧随其后增长近半。
80、90后扛大旗,00后小年轻和退休大爷大妈也在组团杀来。
非洲旅游恢复速度吊打全球,已达疫情前96%水平。
看到这,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偏偏是非洲站上鄙视链顶端?
一个字:贵。网友神总结:“别小看非洲旅游,花起来比欧洲还猛。”
另一条血泪忠告更直白:“去非洲,住宿和交通必须舍得花钱,不然就是有去无回。”
贵得有道理?真有。当你瘫在野奢营地露天浴缸,二十米外长颈鹿正伸脖子啃树叶,这画面烧钱也值。
国际酒店集团早嗅到商机:万豪宣布2027年前在非洲新开50家酒店,希尔顿要扩到160家,洲际也砸钱进场。
东非草原上一晚帐篷轻松破万?正常操作。
交通成本更凶残。以前飞非洲是地狱模式,“飞一整天还得转三次”。
如今南航广州直飞内罗毕、上航上海直通卡萨布兰卡,阿联酋航空每周161班往非洲扎。
但直飞票价?看一眼血压升高,再看一眼心如止水。
砸钱只是入门券,真正考验在“生存模式”。
肯尼亚攻略第一条:别在凌晨两点揣着单反逛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就像你不会在芝加哥南城深夜直播开箱金链子。
当地导游淡定表示:“犯罪率高?避开高危区就行。不过示威游行可能随时封路,连机场都进不去哦亲。”
说起非洲套路更深的地方,非埃及莫属,有博主哭诉:开罗老奶奶慈祥帮她裹头巾,高呼“中国兄弟好啊”,合影完秒变脸伸手要钱。
骆驼骑到一半,20美元秒变120美元,理由清奇:“你的骆驼后面跟了六只,都要你养!”
对此,不少中国游客早已自我和解:“在埃及,每天允许被骗三次,多了影响心情。”
但真踏足这片土地,滤镜会碎,新世界却开了。
在乌干达穆奇森瀑布,老驴李军还没见水,就先被声浪声震撼。
他恍惚间竟想起都江堰宝瓶口和黄河壶口瀑布,自然与人文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埃塞俄比亚,为看世界唯六的永久熔岩湖,玩家要顶着50℃高温徒步15公里。
过来人血泪控诉:“带两瓶水,走十分钟就干掉半瓶,烟熏硫磺味呛得人魂飞魄散。”
可当夜宿火山口,掀开帐篷,见岩浆如糖浆翻滚,所有磨难,都成为了难忘的极致浪漫。
如果躺在号称非洲“死海”的盐湖上漂着,那么,所有疲惫都将随波纹荡开。
非洲魔性在于:它永远拒绝被定义。
你以为都是烫脚沙漠?可乞力马扎罗的雪峰,始终在二十度。
脑补全是贫瘠红土?
摩洛哥把城市调成彩虹色。
以为动物只在纪录片?
安博塞利象群从车前漫步走过,疣猪在金色夕阳下欢脱蹦迪。
所以别再问“去非洲图啥”。当国内网红在咖啡馆摆拍第1000杯拉花时,有人正躺在达纳基尔盐湖仰望银河。
有相关机构算过账:未来十年旅游业要狂卷12000亿人民币,创造1800万饭碗。
当旅行回归本质,非洲成了检验真硬核玩家的试金石。
砸得起钱、扛得住坑、咽得下土,换回的是无与伦比的震撼。
“那震耳欲聋的咆哮,是自然颁发的、最无需认证的勋章。”
毕竟在人均流水线网红景点的时代,敢解锁非洲的,都是玩现实版《荒野求生》还自带吐槽弹幕的狠人。#头条深一度#
(老A)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