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路看新疆
开栏的话:
驼铃悠悠,古道新程。新疆——古丝绸之路上贯通东西的核心通道,文明交汇的璀璨枢纽,今日正昂首立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前沿。昔日“亚欧通衢”的荣光,在此焕发磅礴新机:看交融,多元文明互鉴共生,薪火延绵,织就了文明交融的温暖底色;看活力,“钢铁驼队”驰骋新途,商脉纵横,澎湃着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看气象,智慧基因赋能发展,科技深耕,自信开放的家园舒展时代新颜。
即日起,本报推出“重走丝路看新疆”系列报道。请跟随记者脚步,踏上这条千年古道,触摸交融共生的温度,丈量活力奔涌的广度,见证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

图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喀拉库勒湖。
7月,新疆迎来了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新疆之美,是天地间磅礴的诗篇,更是人间温情的生动画卷。当记者沿着中巴友谊雪山路盘旋而上,驱车前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口岸时,一幅融合了自然壮阔与人间暖意的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图为帕米尔高原上的白沙湖。

图为帕米尔高原上正在觅食的牛羊群。
车窗外,帕米尔高原在骄阳下焕发着最饱满的生命力。慕士塔格峰的皑皑山顶倒映在喀拉库勒湖的澄澈碧波中,仿佛遗落人间的琼宇;雪水滋养的塔合曼湿地绿茵如毯,成群的牛羊悠然觅食;偶有牧人策马飞驰,骏马扬鬃,蹄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自驾车队穿行于壮丽的奥依塔克红山与梦幻的白沙湖之间,犹如移动的彩带,点缀着这片地质奇观。

图为牧民骑马行进在中巴友谊雪山路上。
这份壮美,更因跨越国界的情谊而动人。行驶在中巴友谊雪山路上,记者看到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交界路牌不断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留影。抵达红其拉甫口岸,中巴两国的民众隔着国门热情挥手,一声声真挚的“你好”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辆辆湛蓝色的客车正缓缓入境。透过车窗,能够看到巴基斯坦游客们充满好奇与期待的面容。他们将顺着这条友谊之路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

图为喀什古城特色街景

图为居民在喀什古城茶馆休憩,欣赏民族音乐表演

图为喀什古城内身着艾德莱斯绸长裙的母女
沿着中巴友谊雪山路回到喀什古城,浓郁的民族风情顿时扑面而来。古城土黄色的墙壁上,竹筐、瓷碟、织物等日常器具点缀其间,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韵味。街巷里,身着绚丽艾德莱斯绸长裙的居民漫步其中,为古城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街角处,悠扬的乐声流淌——当地老者即兴弹奏热瓦普,欢快的手鼓声与琴声相交织,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而街道两旁的小店内,巴基斯坦的编织包、骆驼皮灯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无声诉说着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的商贸往来与文明对话的故事。
从高原的壮丽到古城巷陌的烟火,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新疆不仅有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更具有交融共生的人文特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疆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多元魅力和发展潜力,继续书写新时代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文|摄 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