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东的广袤大地上,罗平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不仅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现位于九龙街道江边居委会江边村北1000米处的九龙桥便是这座小城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
自古以来,城北江边村旁的喜旧溪由于水流湍急,被当地人视为畏途,王永祀担任罗平知州后,有意在此建桥,得到本地乡绅的响应。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秋,在王永祀的鼎力支持下,喜旧溪大桥正式开工兴建,吴茂才负责督造施工,经过一年的建设,喜旧溪大桥于癸巳年(1713年)八月告成。桥长二十余丈,宽一丈有余,为九梁九孔的石拱桥,桥墩、桥面、桥身均为青石支砌而成,河中有一孤洲,承重的桥墩便建于孤洲之上,气势壮观,状若游龙,王永祀遂将此桥命名为九龙桥,寓龙能吐雾兴云,变化升腾之意。
九龙桥横跨于碧波荡漾的九龙河之上,是清朝、民国时期罗平到陆良、曲靖、沾益的主要通道,也是罗平建造工艺最为精美的一座古桥。桥身由青石砌成,古朴而庄重,每一块石头都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桥面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那些被风雨侵蚀的斑驳,正是它历经沧桑的见证。
站在桥上,远眺四周,只见青山如黛,碧水如练,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桥下,河水潺潺,波光粼粼,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欢快的鸣叫声。这样的景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然而,九龙桥不仅仅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古桥,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这座桥成为了罗平通往外界的重要桥梁。无数商旅、行人,乃至文人墨客,都曾在这座桥上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诗篇。他们或驻足观赏,或吟诗作对,将九龙桥的美景与情感融入到了文字之中,流传至今。“九龙挽渡”这一美名,便是对九龙桥最生动的描绘。
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交通方式日新月异,但九龙桥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探访。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桥的美景,更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
九龙桥,这座承载着罗平历史与文化的古桥,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它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也期待着未来的辉煌。每当人们走过这座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那份来自历史的温暖与感动。
文:侯刚 杨丽萍 /图:何磊 张振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