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天下雪。辽阔的胸襟,广袤的视野,对标的是国际一流。
吉林人民从这种大格局的视角审视自己,既看到了八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发现与国际一流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这是塑造冰雪新生活必须突破的险关隘口。在吉林一些市州、景区走访,深深感受到干部群众勇于正视差距和问题,以及闯关夺隘的雄心和豪情。
冰雪世界看差距
吉林的冰雪产业、冰雪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是冰雪新生活的一面旗帜,但是站在世界看吉林,需要发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著名画家刘广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他的经历和看法很有代表性。
央视从全国众多艺术家中精心挑选,选择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广作为嘉宾,成为著名主持人朱迅《我的艺术清单》的采访嘉宾。从室内到外景实地采访,朱迅对这一档节目作了大胆改革,外景地就选择在驰名天下的长白山天池。
刘广对我说,央视摄制组30多人,都没来过长白山。这说明长白山虽然知名度较高,但旅游的潜力还很大,这个品牌还有待深入人心。
2024年5月24日拍摄的长白山天池。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资源驱动型、资本技术型、创新驱动型,这三个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吉林能否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试金石。
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在冰雪经济、冰雪产业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对吉林实现“万亿级产业”宏伟目标,营造冰雪新生活的决定性意义,还存在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解,对运用新质生产力驱动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对全局的变化。
吉林的冰雪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突飞猛进发展,除了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两山理论”,与深入挖掘吉林人文经济学底蕴,创造性地将冰雪经济与人文经济学结合起来密不可分,新时代冰雪新生活的理论基石是人文经济学;吉林冰雪新生活的成功探索和展示,还与追求新质生产力,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创新发展,将绿色、环保、科学的生态观念贯穿始终密不可分。是人文经济学在冰天雪地的生动实践,建构了冰雪生活的学理支撑和坚强的理论基石。
在冰雪生态建设中赶超、在创新实践中领跑,吉林在对“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丰富内涵的不断领会中深化认识,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加以创新,走出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冰雪实践的吉林路径。
2016年1月16日,游客在吉林长白山景区体验温泉浴。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差距在保护与发展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东部林海雪原、中部雾凇奇观、西部冰湖腾鱼,还有五大温泉群……
雪成了长白和天下的桥梁,这曼妙而美好的缘分,正因雪而生、因雪而成、因雪而兴。而雪的文章要做大,雪的产业要拓展,许多市州、景区的领导和管理者都遇到了发展中的烦恼。这些烦恼既反映了现实矛盾,又暴露了认识差距。
应该看到,吉林省在发展冰雪产业时看到了这一问题。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强化冰雪旅游和避暑休闲产业发展用地支持政策措施》,就“强化用地支持有关事项”发出通知。在确保开发利用空间中提出,切实保障用地需求;支持特色项目建设。在创新建设用地管理中,提出实施建设用地分类管理;鼓励土地复合利用等一系列规定。
吉林省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中的第四项明确提出要“强化用地保障”。提出“将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适当向旅游领域倾斜,适度扩大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用地。鼓励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方式建设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市场主体利用旧厂房、仓库提供符合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旅游休闲服务的,可执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鼓励支持利用‘四荒’土地开发建设旅游项目。”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冰雪旅游的开发,对冰雪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可是,随着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国冰雪热潮的到来,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凸显,日益暴露管理工作中存在差距。我们在长白山管委会,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等地走访,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在交流时从问题导向入手,敞开心扉谈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他们发展中的烦恼,制约着冰雪新生活的再造。
破关闯隘迎接挑战
岁末年初,我们在吉林省的中、东、西部走访,接触了从省到市州县乃至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还有大型高端滑雪场的负责人,他们敞开心扉,畅谈向冰天雪地要金山银山过程中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对遇到的发展瓶颈怀有隐忧。
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瓶颈,补足发展短板?早在2019年12月,担任吉林省文旅厅厅长的杨安娣,就在《加快推进冰雪产业向冰雪经济跃升的倡议》“三引领、五突破、两坚持”中提出了五大突破。一是突破体制畏区,增加冰雪有效供给。二是突破认识误区,构建全域冰雪格局。三是突破效率限区,培育冰雪核心能力。四是突破市场盲区,培育温暖冰雪品牌。五是突破交通偏区,畅快超级流量通道。
冰雪新生活是前无古人的一项创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更是前无古人的时代命题。
实现目标,办法只有一个,同心协力,用冰雪实践、冰雪理论、冰雪思想、冰雪精神,共同开创吉林气派、中国景象、世界水平的冰雪经济新时代。铸造新时代冰雪新生活,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障碍、破关闯隘。
2024年11月26日,小朋友在长春市一所幼儿园内玩雪。新华社记者 唐成卓 摄
——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突破思想藩篱,让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和新质生产力深入人心。发展冰雪事业,构建新时代冰雪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举措,“万亿级产业”目标,要求全省人民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打破解放思想的桎梏,冲破意识上的藩篱,更新观念,重新审视从古至今人们司空见惯的冰天雪地,振奋起向冰雪要财富的精、气、神。这就需要扎扎实实开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干部群众中深入讨论冰雪人文经济学的深刻含义,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对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协调推进4+X,突破区域不平衡壁垒,补足制造业短板。实现新时代冰雪新生活的目标,需要方方面面协同推进,只有旅游、运动、文化、装备制造的相互配合,协同共进,才能取得共赢的效果。各自为战,单一发展,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合作,形不成合力,也难以做大做强。推动各市州从自身特色出发,发展冰雪产业,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取得协同推进冰雪产业、冰雪经济全面发展的好效果。
辽源北方袜业集团展示区的墙面上,排列着各类冰雪袜样品。新华社记者 司晓帅 摄
装备制造业是亟待解决的短板,着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谋求产业领域突破。吉林省提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冰雪产业研发、制造与战略投资商,推动吉林省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交易中心。支持企业提高设计、研发能力,鼓励优秀冰雪运动员、冬季奥运会冠军等自主创办冰雪器材品牌;支持长春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高端冰雪体育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支持四平、延边等地区建设冰雪装备制造园区;依托省内特有的高性能纤维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企业与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合作,研发户外运动、冬季运动服饰系列产品;鼓励引进、研发生产压雪车、浇冰车、雪地观光车、雪地摩托车、冰球、冰壶、室内滑雪模拟训练器及相关配套设备,实现冰雪装备制造国产化的全面突破。
2021年2月1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滑雪场,游客玩雪圈。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以创新先导示范区为突破口,带动冰雪新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吉林省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东北亚冰雪资源核心区,以“粉雪”“静风”为核心吸引游客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吉林省为贯彻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冰雪丝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制定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目标和10项主要任务。要以创新先导区为突破口,加快国家级冰雪经济发展典型示范区建设,集中发力,对涉及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进行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大冰雪类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搭建国家级冰雪经济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冰雪经济全领域全方位融合发展。“中国品质滑雪在吉林”“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已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为后冬奥时代进一步加快发展寒地冰雪经济,把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家冰雪文化创意中心、冰雪经济中心、冰雪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人才缺乏和智力支撑不足瓶颈,为冰雪新生活提供健康发展保障。在吉林采访了解到,人才制约是困难冰雪经济的大问题,吉林省较早建立了“国家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其中国家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对冰雪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坚持“冰雪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教练人员”三支队伍一起抓,发挥部省共建优势,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实效。
在吉林走访,仍然有许多人反映,制约冰雪产业、冰雪经济,人才匮乏是重要因素之一。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超反映,旅游专业人才、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由于远离中心城市,收入低、待遇不高,许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新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愿意来,这对发挥长白山旅游特色,大力开发冰雪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雪场运营负责人闫帅、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市场营销负责人黄钟锐,在介绍他们这些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后,都反映人才招聘难,优秀、复合型人才引入难。除了优秀滑雪教练少,雪场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高级维修技工等人才都较缺乏,主要是待遇低、条件艰苦没有吸引力。
唐云松等专家认为,以滑雪为例,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能否跻身世界之林,首先要看有没有一批精通滑雪旅游产业的管理专业型人才。没有充足的人才供给,旅游产业难以健康发展。我国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些地方还存在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现象,甚至难以人尽其才。当务之急是建立滑雪人才储备库,加强人才培养,轮训在职人员,从国外引进高层次或急需人才。
——突破智力支撑瓶颈,加强冰雪及冰雪新生活理论研究。目前新时代冰雪新生活的智力支持、理论研究十分缺乏。长期以来,一些高校有一些冰雪运动研究的学者,但冰雪经济、冰雪文化研究一直很少,特别是从冰雪运动到冰雪经济、冰雪产业、冰雪文化到新时代冰雪新生活,这一划时代的飞跃需要学界和业界结合,从学理上深入分析,在实践上加以指导,推动冰雪新生活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吉林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经济—冰雪文化—冰雪新生活,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营造冰雪新生活是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冰雪实践指引下,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冰雪高质量发展形态,是纳入各类国家发展战略、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是2018年12月30日,在飞机上拍摄的吉林市松花湖冬日景色。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新时代冰雪新生活首先要为吉林经济全面振兴作出贡献。冰雪产业在提出之初,就在设计“冰雪规划图”。从2016年率先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冰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到编制《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展先行先试冰雪资源普查,吉林冰雪一直在形成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西部以查干湖、嫩江湾为核心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四轮驱动”新格局,东北中部、沿中蒙俄、东北东部“三廊串联”“冰雪丝路”“一带延伸”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营造新时代冰雪新生活的第二个重点是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冰雪丝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千百年来,东北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建设“冰雪丝路”有利于其进一步释放冰雪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冰雪经济体系,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动能和特色平台。
融入区域间协同发展战略,是吉林冰雪新生活高质量发展格局的第三个重点。中国应加快建设“冰雪丝路”核心区与重要节点城市,重点建设东北地区、北京—张家口、新疆三个核心区,逐步延伸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世界重点冰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加强南北协作、东西互济,构建冰雪经济发展新格局。
2018年1月11日,游客在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畔观赏雾凇景观。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进一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客源市场占有率,科学预判客源市场走向,充分利用省际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和契机,与气候、生态差异化较大省份结对子、组建联盟,广泛交流、加强互动。夯实“京彩汇吉林”“浙里出发去吉林”“海誓山盟”“豫见吉林”“吉风苏韵”“吉晋之好”“浪花爱上雪花”等区域合作品牌,成为拓展客源市场的重要引擎。
推动冰雪新生活在东北全面振兴、构建东北亚经济圈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第四个重点。
吉林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在与俄、朝、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多元文化交织融合,不同文明碰撞激荡,形成了独特的东北亚风情。要进一步提高吉林文化的开放度、外向度和包容性,多元互动,兼容并蓄,以更具特色的东北亚文化引领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打造吉林文旅事业的国际范。
坚持协同发展,开放协作共享冰雪力量。在协调、共享、开放的理念下,构建国际、国内、省际、省内协同机制,壮大吉林冰雪朋友圈,不断发出吉林冰雪最强音。在加强建设东北冰雪经济功能区同时,加强京吉、京浙协作,推动冰雪经济南北合作。以吉林省为核心区,推进“冰雪丝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在东北地区的再挖掘、再实践,创办“冰雪丝路”国际论坛,推广“冰雪丝路卡”、组织“冰雪丝路杯”滑向世界。
长白松雪,漫卷云端。大自然塑造了巍峨群山,向天际无限绵延;幻化的玉树琼花,装点着大好河山。这一切都将融入我国区域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为吉林人民造福,为人类提供冰雪利用的样本。
来源:新华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