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凉路街道开展“拾遗平凉,文物有声”社区亲子研学文明实践活动,串联起辖区内黄浦码头旧址、毛麻厂旧址、杨树浦水厂、汇山公园旧址等多个历史文物点,让亲子家庭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脉络、传承文化基因,在互动协作中厚植文明素养、增进亲子感情,让文明新风在研学路上持续传递。
活动现场,来自齐一小学的亲子文物讲解团成员化身“小小文化使者”,为大家详细讲述每处文物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与文化价值,让冰冷的文物变得生动鲜活。
黄浦码头旧址曾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离沪的重要出发地,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党的多位重要领导人都是在此登船,踏上留法勤工俭学寻求真理的征程。
毛麻仓库坐落于杨浦滨江杨树浦路468号,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公和洋行设计,其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与简洁红砖立面彰显了当时的工业特色,是杨浦滨江岸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近年来,经过保护修缮,它恢复了历史风貌,融入文博、艺术等功能,成为杨浦滨江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焕发全新活力。
杨树浦水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830号,建成于1883年,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也是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水厂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城市供水的起点,更是上海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如今,随着滨江栈桥的开放和自来水科技馆的升级,杨树浦水厂进一步强化了其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播功能。市民在这里漫步观景、感悟历史,在百年工业文明与现代都市生活的交汇中,重新认识城市发展的脉络。
汇山公园旧址曾是杨浦人民熟悉的劳动公园,也就是现在的杨浦区工人俱乐部。1908年初建时,这里被命名为“汇山公园”。1911年6月30日正式对市民开放。抗战胜利后,改名为“通北公园”。1950年4月,正式改名为“劳动公园”,并由上海市总工会接管。1952年,这里又更名为“沪东工人俱乐部”。1953年6月起,中国福利会少年儿童文化馆也划给沪东工人俱乐部。1960年,定名“杨浦区工人俱乐部”。对于附近居民来说,劳动公园承载了许多儿时记忆,尽管时间流转,岁月如梭,他们依然习惯亲切地唤它作“劳动公园”。
看现场听讲解,打卡拍照做任务,漫步在充满历史韵味的街巷,亲子间的欢声笑语与文物的厚重底蕴交织,形成一幅温馨的文明画卷。
据了解,此次活动采用“线下研学+文化传播”的形式,构建起街道、社区、家庭多方联动的文明实践模式。不仅让亲子家庭深入了解辖区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归属感,更以实践行动传承文明风尚,推动形成“人人知文物、人人护文物”的良好社区氛围。
文字 | 陈涛
图片 | 陈涛 左原野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