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唐家湾水库。
游客在忻州云中河景区房车营地享受美景。本报记者 宫清华摄
五寨县清涟河。谢戬烽摄
汾河下游(宁武县宁化古城段)。本报记者 冯晓磊摄
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本报记者 张存良摄
原平市槽桦沟水库天鹅成群。焦建军摄
静乐县康家会镇东碾河。静乐融媒体中心供图
定襄县受禄乡在沿滹沱河冲击扇的盐碱荒滩地带规划出片区发展肉牛养殖业。张晋兰摄
深秋时节的代县滹沱河湿地公园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本报记者 冯晓磊摄
忻州牧马河生态公园游客打卡拍照。本报记者张存良摄
水,是这片土地的叙事诗。作为黄河入晋的第一方水土,忻州的血脉里流淌着157条河流的记忆。而今,这记忆被“幸福河湖”的笔墨重新书写。
漫步汾河静乐段,碧波是铺展的画卷。倒影婆娑的林木、蜿蜒的亲水步道、嬉戏的水鸟,共同勾勒出“水清、岸绿、景美”的意境。它不再是单一的水利工程,而是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于一身的诗意空间,让安澜之水与人间烟火温柔相融。
这诗意的背后,是精心的守护。忻州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现代管护体系。无人机如鹰隼般每月巡弋,视频监控如同不眠的“电子警察”,与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联动,织就一张无形的守护网,让历史遗留问题悄然消散,让河湖之水日益澄澈、清洌可见。
从最初的治理到如今的幸福建设,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长卷正在忻州大地徐徐展开。河湖,终于从自然的馈赠,成为了群众家门口可亲、可感的“诗与远方”。
策划:宫爱文 李春平 统筹:宫清华 文字:刘芝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