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灵动,古城新生。邢台,这座千年泉城,正以“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的崭新风貌,向世人展开一幅“水城相依、古今交融”的生态人文文旅画卷。
“一街”贯南北,邢州老街以青砖黛瓦诉说三千五百年建城史;“一河”润城央,七里河碧波荡漾串联城市繁华;“五湖”如明珠镶嵌,达活泉湖的烟波、狗头泉湖的野趣、百泉湖的潋滟、襄湖的园林雅韵、邢泽湖的湿地风情,共同织就“北方水城”的生态底色;更有“十六泉”星罗棋布,鸳鸯泉的缠绵,达活泉的奔涌,每一眼清泉都是大自然馈赠的城市诗行。
文字无声却能带您触摸邢台3500年厚重的城市脉动,开启这场“以泉为媒”的城市漫游,发现邢台“山水泉城”的无限魅力。
达活泉湖位于市区达活泉公园内。这里曾是郭守敬治水的杰作,如今是城市中心的生态明珠。湖面波光潋滟,柳岸垂荫,尽展太行泉城灵动之美。北宋刺史柳开湖畔植柳的雅致交织着当代游客荡舟戏水的乐趣,晨曦中健身者矫健的身影,映衬着月色下恋人依偎的甜蜜。达活泉不仅是邢台人的乡愁印记,更是都市人享受“20分钟效应”的城市绿肺。
达活泉湖
邢台文化旅游主体框架“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中,达活泉湖为“五湖”之一。
达活泉湖位于达活泉公园内,湖面面积198亩,为公园中心景点。湖西侧设塑石湖心岛,东侧有独钓洲,东北角辟有戏水区,改造后可开展划船活动。达活泉公园占地1030亩,为河北省最大市内综合性公园,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含达活泉、郭守敬纪念馆、观星台等景点。
邢台建城史达3500年,素以“土肥水丰,百泉竞流”闻名,达活泉为“百泉之首”,属顺德府十二景及邢台八景,是邢台标志性景观。其作为公园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初年,邢州刺史柳开疏浚达活泉后,此地成为民众郊游胜地。
工业化前,达活泉湖是当地农耕重要水源,其雏形由中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奠定。13世纪中期,忽必烈以邢州为“汉法治理”试验场,史称“邢州大治”。时年20岁的郭守敬作为水利专家,主持疏浚邢州城北水系,修复古石桥,元好问作《邢州新石桥记》记载此事。此后,郭守敬多次治理达活泉,1262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水利六事”,建议综合治理达活泉引水灌田,相关资料可于湖畔郭守敬纪念馆查阅。
明清时期,地方官员持续开发达活泉,引泉筑渠、蓄水成湖,用于灌溉与航运。1919年,邢台宁晋籍军阀王怀庆将此地辟为私家园林,命名“怀庆公园”。1964年,邢台园林处设绿化管理小组;1968年成立达活泉管理处,推动公园建设。历经修缮扩建,公园成为河北省最大市内公园,曾是邢台青年恋爱打卡地。2023年起,邢台围绕“太行泉城”品牌提升公园品质,2025年1月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独钓洲位于拱桥西侧,占地4.8亩,被湖水环抱,湖床分布多处泉眼,可见水泡翻涌。元朝学者王恽任官邢台时,曾于雪天踏访此地,留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联想。
湖堤垂柳传承千年植柳传统,北宋咸平年间柳开疏浚时即栽柳固堤。湖岸土山为1991年扩湖取土堆建,山上林木葱郁,可远眺郭守敬纪念馆与湖景。浅水区可见锦鲤群游,适合亲子戏水,以拱桥、白鹅为景,构成人水和谐画面。
达活泉湖兼具全天候景观魅力:清晨市民在此跑步、打太极;傍晚情侣漫步赏夕阳;游客可租船游湖,重温本地人的童年记忆。湖水已深度融入邢台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城市烟火气与自然灵秀的交汇点。
达活泉湖以水为笔,书写了邢台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史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