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一河碧水
——酒泉市以河湖长制绘就生态美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酒泉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深耕细作“水文章”,推动河湖面貌蝶变升级。
初冬时节,在肃州区祁连苇海景区,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将冬日的静谧铺展开来。远处的湖岸边,一群白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驻足远眺,为萧瑟的冬日平添了几分生机。
作为戈壁中的绿洲,肃州区祁连苇海景区水域面积达2平方千米,主要通过引水工程连通讨赖河等水源。景区内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及人工湿地约占3.8%,兼具生态屏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今年以来,肃州区加快构建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管护模式,把祁连苇海景区内的六分湿地湖泊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推动景区“颜值”与生态品质双提升。
“六分湿地湖泊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后,我们构建了镇、村两级责任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和‘河长+网格员’联动模式,强化日常宣传引导,常态化落实巡查与闭环整改机制,系统推进‘四乱’清理和生态修复,河湖面貌焕然一新。”肃州区银达镇乡镇级总河长于永鹏说。如今,肃州区祁连苇海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坐拥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万亩湿地秘境,被誉为“戈壁滩上的江南水乡”。这里不仅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也为众多珍稀水禽提供了理想家园。近日,经过相关部门评审验收,祁连苇海景区内的六分湿地湖泊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
在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措施的推动下,瓜州县葫芦河实现了从“问题河”到“幸福河”的华丽转身。
以前,葫芦河周边生活垃圾倾倒问题突出,水环境恶化与群众生活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全面建立河湖长工作机制后,瓜州县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成立河湖包抓组织。同时,为让河湖“四乱”问题“能发现、有人清”,配备了河湖保洁员192名、巡河员14名,全面构筑河湖保护网格体系,葫芦河也有了专门的守护人。
瓜州县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巡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推动“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葫芦河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
如今的葫芦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依托生态优势,瓜州县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等于一体的生态文化观光综合体,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构建起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的良性循环模式。
河湖长制作为水治理领域的创新性制度,为酒泉市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十四五”期间,酒泉市通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将138条河流、112座湖库纳入精细化管理,设立各级河湖长890名,每年累计巡河5.2万人次,在重点河段、敏感水域架设视频监控149台,形成“人防+技防”全覆盖监管网络。在此基础上,全市持续深化河湖治理成效,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544个,关停整治河道采砂企业61家,78个入河排污口全面建档管理,实现了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管到位。目前,全市11个国控、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及4个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45条主要河流、5座天然湖泊健康状况均为良好以上,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从祁连苇海的候鸟翩跹到葫芦河畔的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从“一河一长”的精准管护到系统治理的生态蝶变,酒泉市正以河湖长制为笔绘就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酒泉融媒记者 李雪锋 钱霄)
责任编辑:赵瑾
审核:裴菊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