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立足浙江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动研学旅游拓展提升,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近日印发《浙江省研学旅游拓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6—2028年)》。

《行动计划》提出
通过3年努力,研制1套研学旅游标准体系,培育30家研学旅游领军企业,推出100条研学旅游特色线路,打造200个高品质研学旅游基地,开发1000款优质研学旅游课程产品,培养10000名高素质研学旅游指导师,实现年接待研学游客超1500万人次,带动研学旅游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年收入超150亿元。

实施研学旅游供给提质行动
强化研学核心价值
研学旅游活动应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设计研学旅游内容,配备专门的研学旅游课程和指导师。注重规范研学旅游形式,合理安排“学”和“游”的比例。
丰富研学资源供给
鼓励各地围绕“+研学”提供更多地方特色研学旅游资源,培育推出差异化、主题式研学旅游活动和产品。支持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考古遗址公园等与研学旅游供应商深化合作,提供更多研学旅游资源,拓展更多研学旅游业态和产品形态。
优化研学课程体系
瞄准各年龄段群体需求与差异化研学目标,积极研发富有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的研学旅游课程。探索建立研学课程评估机制。将研学课程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鼓励建立青少年分学段研学课程体系。
培育提升研学基地
扎实推进全国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建成一批研学资源丰富、主题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健全、配套服务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高品质研学旅游基地。合理规划和培育全国研学旅游基地省内储备点位,推动研学旅游规范化发展。鼓励旅行社、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结合实际争创各具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

实施研学旅游业态促进行动
打造“浙里研学”品牌
探索建立“浙里研学”品牌库,加快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研学旅游品牌。培育一批高品质的“浙里研学”领军企业、标杆企业、特色企业。支持优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入境研学旅游业务,塑造“浙里研学”品牌国际形象。
探索协同发展模式
推动研学旅游跨区域、跨主体协同发展,更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以乡镇(街道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盘活城乡闲置资源,整合区域产品资源,实现“片区化”发展。鼓励以产业链(或生态圈)为基本单元,整合各相关主体资源实现“组团式”发展,提升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消费促进力度
联动文旅消费季、文旅节庆活动,推出研学旅游主题产品、特色套餐和专题服务,促进研学旅游消费。鼓励开发推出适合春秋假的研学旅游产品,发放研学旅游专项消费券,将优质研学旅游产品纳入“诗画浙江”文旅惠民卡,扩容研学旅游消费。鼓励各地整合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市场主体等资源,出台更多促进研学旅游消费的优惠举措。
加强平台科技赋能
打造数字化平台,构建完善智慧研学旅游生态圈,为课程线路、基地导览、住宿预订、交通指南等更好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市场需求,为研学旅游行业发展、政策出台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探索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在研学旅游中的深度应用,发展智能课程推荐、智能行程规划、虚拟研学体验等智能化场景。
实施研学旅游市场规范行动
规范研学旅游秩序
推广研学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研学课程、师资力量、服务安排等内容,保障研学旅游供应商和消费者权益。不得利用春秋假等哄抬价格。鼓励研学旅游各参与主体投保相关保险。探索建立研学旅游服务质量消费者评价机制,联动建立研学旅游供应商“白名单”“黑名单”动态机制。
推动标准研制实施
积极制定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和相关导则、指南、规范、规程等标准体系,力争覆盖研学旅游全领域。
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支持组建全省研学旅游行业社会组织,制定发布研学旅游行业自律公约,建立健全研学旅游行规行约、自律规范、信用体系和职业道德准则。鼓励开展全省研学旅游品牌展示、标准宣贯、产品交易、经验交流、普法教育等活动,引导市场主体依法依规诚信经营。
守牢研学安全底线
压实研学旅游各相关主体安全责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配强安全保障力量。各地要强化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研学旅游供应商对所提供的所有研学产品都要进行安全评估,不得将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纳入研学旅游范畴。
此外,《行动计划》明确,要将研学旅游专门人才纳入文广旅行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实行研学旅游指导师持证上岗,通过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构建“政企校社”协同培养新格局。
材料来源:浙江文旅政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