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四川凉山篇》以绚丽的镜头,将西昌的自然风光与非遗文化娓娓道来,每一帧画面都是对这片土地深情的礼赞。
山水与科技的交响,非遗与古城的对话
邛海波光潋滟,泸山翠色欲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巍然屹立——这片土地既承载着航天梦想,也流淌着千年文脉。节目中,彝族高腔穿云裂石,朵乐荷舞步轻盈如风,达体舞的圆圈里跃动着民族的团结与欢畅。建昌古城的青砖黛瓦下,彝族漆器闪耀着黑红黄三色的古老智慧,嘉宾亲手体验漆器髹饰,在刀笔交错间触摸非遗的温度。
多彩非遗,匠心传承
凉山非遗版图辽阔而深邃:会理绿陶以天然矿釉淬火成青,诠释“陶中有绿、绿中见陶”的灵动;转山转海节中,人与自然的对话绵延不息;摩梭人的甲搓舞踏湖山而歌,用舞步丈量母系文化的悠远传承。每一件器物、每一个节日,都是凉山儿女写给时光的情书。
古城夜色,华服银辉
当夜幕笼罩建昌古城,灯火勾勒出六百年的飞檐斗拱。彝族服饰如移动的史诗,刺绣图腾诉说着古老的传说,银饰叮当如星河坠地——姑娘们的一身盛装便是半部彝家史书。传统与时尚在此交融,照亮了非遗的当代生命力。
年节烟火,生生不息
从彝历新年的起源到团圆宴的礼仪,从荞麦饼的清香到坨坨肉的豪迈,节目深入彝家生活现场,展现“以食为天、以火为魂”的民俗魅力。口弦、月琴的乐声流淌过岁月,火把节的烈焰终将点燃——那是彝人“以火驱邪、以舞祈愿”的信念,是生生不息的民族魂魄。
《非遗里的中国》凉山之行,不仅是一次非遗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这里,山水与人文相融,传统与未来相接。凉山正以非遗为舟,以文化为帆,在守护与创新中,让千年遗产焕发时代新声。
素材来源 | 西昌发布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我们期待您是下一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