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宗荣
梵璞精舍小酒店位于五台山大峡谷南端,对面是一条车流不息、昼夜繁忙的南北大通道,加上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香客和游客,喧闹的车声和人声,打破了这些隐藏在深山古寺中的应有的沉寂和宁静。
紧挨公路的是一条贯通南北的清水河,河里流淌着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前几天五台山下了几场暴雨,饱和的莽莽大山沁出的清泉,汇集在清水河中,形成了奔腾咆哮的山洪。这几天雨过天晴,但清水河里的激流仍在哗哗流淌。
五台山大峡谷中的清水河
梵璞精舍右侧是白云寺前高高耸立的汉白玉大牌楼,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雕刻复杂细致。入夜了,还有人在那里拍照。对面河岸上有一座“白头庵”,传出了阵阵悠扬的鼓磬声。原来是上海一家信善之人正在那里做着法事。
五台山白云庵
梵璞精舍利用有限的地盘在门前用栅栏围了一圈小巧的院落。院落用木板铺地,大门左右各摆一张长条桌子和一把椅子。我们吃了晚饭,洗澡后来到门前乘凉。右边围桌而坐的是熊源和司机小刘,还有从北京来的两位游客。他们抽着烟,喝着茶,天南海北地聊着。他们聊得兴致正浓,发出阵阵哈哈的笑声。天气很凉,每个人都加了外套,还感到阵阵寒意。
我一个人坐在左边的桌边,面前摆着熊源送过来的饮料和点心。夜深了,喧闹的大峡谷渐渐进入了寂静。现在是闰六月下旬,月亮迟迟未出,但满天繁星依旧闪亮,硕大而明亮的星星飘浮在半空。幸亏有峡谷两边的高山顶着,不然,我担心那沉重的星星会坠落下来。我静静地坐着,心中却在搜索这几天来的经历,为今天的游记打着腹稿。
那天,因熊源和小刘头天开车辛苦,故起来得很晚。吃罢简单的早餐,先看了五台县城内的博物馆和广济寺,然后向五台山进发。
五台县四周有一小块平地,然后便是高山。车行向东约20公里后便是五台山景区了。我们先看了竹林寺、清凉寺和龙泉寺。这些寺庙都建在山势陡峭、道路崎岖、地理偏远的地方。我担心当年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建筑材料是如何运上去的?这么遥远的寺庙,如果没有香客的供奉,寺院里的僧侣是如何养活的?
五台山西大门
我们从五台山西门进去,顺路看了万佛洞,就从北到南沿路而下,直到住宿的梵璞精舍酒店。
原来,五台山上有五座山峰巍然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山最高为北台,山顶有叶斗峰,海拔3061米;其次为中台,山上有翠岩峰,海拔2893米;再次为东台,山上有望海峰,海拔2796米;然后是西台,山上有挂月峰,海拔2773米;最矮为南台,山上有锦绣峰,海拔2485米。
五台山中五座台顶所包围的地方称为台内,其余外围则称为台外。
台内寺院以清水河为中轴线,从北至南大致有光明寺、七佛寺、菩萨顶、显通寺、殊像寺、文殊寺、普化寺、灵峰寺、万佛洞、镇海寺、普庵寺、白云寺等。台外的寺院比较分散,其中以南山寺、佛光寺等比较著名。
五台山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它还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胜景圣迹荟萃。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菩萨顶、佛光寺等被称为五大禅处。
五台山大文殊殿
显通寺为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该寺是五台山历史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面积达8万平方米,有殿堂、僧舍400余间。寺内院落层叠,宽敞、开朗。有观音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千钵殿、后高殿等。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灵鹫峰顶。相传,菩萨顶是文殊菩萨的住所,亦名大文殊寺。
菩萨顶建于北魏,寺院占地3公顷。有殿堂、僧舍、禅房共430间,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曾来五台山朝拜,居于菩萨顶,并题匾撰写碑文。康熙御笔“五台胜景”石坊立于院中。寺院门前木牌楼正中嵌有康熙手书“灵峰胜境”。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侧。因为寺中有大白塔,故称塔院寺。寺中的大白塔,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在红墙、琉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尤为壮观。
清康熙皇帝在塔院寺的题字
五台山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五台山的寺院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每个寺院都细细看下去,怕是一个星期都看不完。我们没有细细看下去,就公路两旁附近的寺院,先后看了白云寺、白头庵、灵峰寺、殊像寺、显通寺,天就黑了。我们在公路边找了一家餐馆,吃了一顿涮羊肉火锅。这里的餐馆真多,一家挨着一家,每个餐馆都是座无虚席,全是来五台山游览的游客。
在五台山合影
这天,我们每个人都在五台山享受了一个清凉的夜晚,还做了一个美妙的好梦。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于广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