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绘素卷,霍山雪雨启清冬
2025年11月17日,破晓时分的大别山腹地尚浸在朦胧晨雾中,一股酝酿已久的强劲寒潮便携风带雨,骤然席卷霍山县境。连日来温润和煦的初冬气息被瞬间驱散,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凉意与天地间翻涌的水汽,这座藏于皖西群山间的小城,在晨光微熹中迎来了今冬首场雨加雪,为季节的更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细密的雨丝如千万条银线垂落,裹挟着粒粒晶莹的雪籽,乘着3~4级偏北风呼啸而来。阵风掠过山区时力道陡增,卷起路边尚未完全枯萎的茅草,拍打着枝头残留的红叶,呜呜的风声里,雪粒砸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将季节转换的仓促与真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远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原本清晰的轮廓变得柔和朦胧,仿佛整个霍山都被装进了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每一笔晕染都带着自然的灵秀与苍茫。
这场雪雨恰似大自然挥洒自如的调色笔,为霍山的山水草木换上了清冬的新装。海拔1777米的白马尖,作为大别山主峰,最先被霜雪浸染,山巅率先铺上一层薄薄的素白,宛如戴上了一顶晶莹的玉冠。雪粒落在苍翠挺拔的松枝上,积攒成细碎的银花,与枝头尚未褪尽的丹霞色秋叶相映成趣,红的热烈,绿的坚韧,白的纯净,三色交织间,宛如仙境遗落人间的锦绣绸缎,又似名家精心晕染的山水画卷,美得让人屏息。
四望山的山道间,雨水浸润的青石板路被朦胧雪景映照,泛着温润的光泽。行人踏足其上,脚步声清润悠远,打破了山林的静谧,却更添几分空灵意境。偶尔有山鸟从林间惊起,翅尖掠过带起雪粒簌簌坠落,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啼,便又消失在茫茫风雪中,只余下满山的苍翠与素白在雨雾中交融。
海拔700米以上的大化坪镇百家山村,冬日的气息来得更为浓烈。层层叠叠的茶园里,嫩绿的茶树尖凝结着细碎的冰棱,阳光偶尔穿透云层,洒在冰棱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宛如撒了一地的碎钻。几株晚开的杜鹃在雪雨中傲然挺立,鲜红的花瓣上沾着雪粒与雨珠,在一片素白中绽放出倔强的生机,红白相映间透着几分天然奇趣。谁能想到,前几日山间还能瞥见穿着短袖的身影,如今街头巷尾已是厚衣加身、围巾裹颈,一日之间,便完成了从秋的温婉到冬的凛冽的跨越,这般神奇的季节转换,唯有山区的气候方能造就。
诸佛庵镇上谷村的屋瓦间、竹林里,雪粒渐渐堆积,为寻常村落披上了一层轻薄的素纱。青灰色的瓦片被雪粒覆盖,露出斑驳的白,与院中苍翠的竹林相映,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雪景图。远处的土地岭山道在雨雪中更显静谧,蜿蜒的公路如银带穿梭山间,唯有隧道内的车流依旧井然有序,车灯在雨雾中连成一串流动的光河,为清冷的冬日勾勒出温暖的生活轨迹。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裹着厚棉袄闲聊,手中的热茶冒着袅袅热气,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眉眼,却挡不住脸上惬意的笑容。
雨夹雪持续至午后,渐渐收住了势头,天空缓缓透出淡淡的晴光。山间云雾缭绕,如轻纱般在峰峦间流转,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洒在湿润的草木上,折射出晶莹透亮的光泽,整个山林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细碎的金箔。屋脊山的观景台上,早有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他们屏息凝神,只为捕捉雪后云海初现的朦胧景致——云雾在山谷间涌动,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静水深流,远山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宛如海市蜃楼,美得不可方物。
村落里,村民们趁着雪后初晴纷纷走出家门,整理庭院中的杂物。屋檐下悬挂的玉米、辣椒在白雪映衬下,更显鲜亮夺目,红的似火,黄的如金,为素净的冬日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农家乐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在空气中弥漫开柴火的清香,厨房里,一口大铁锅正咕嘟咕嘟地炖煮着佛子岭鱼头锅,鲜嫩的鱼肉在汤汁中翻滚,配上本地特产的笋干与豆腐,香气顺着窗户缝隙溢出,驱散了雨后的微凉,也勾动着往来行人的味蕾。屋内炉火正旺,三五好友围坐桌前,举杯共饮本地酿造的米酒,谈天说地间,满是人间烟火的温暖。
这场早到的雨加雪,不仅为霍山的初冬注入了灵动的诗意与意外的惊喜,更让这座“中国天然氧吧”多了几分清冽通透的气息。它为大别山的峰峦添上了素净的底色,让白马尖的雄奇、四望山的灵秀、屋脊山的壮阔,都在雪雨的洗礼下更显韵味;它也为山间村落带来了别样的生机,让寻常的烟火日子多了几分冬日的浪漫与温馨。
雪后初霁的夜晚,星空格外璀璨。皎洁的月光洒在积雪的山巅与村落的屋顶上,泛着柔和的银辉,山间的溪流叮咚作响,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静谧优美的冬日夜曲。此刻的霍山,既有银装素裹的壮阔豪情,亦有烟火人间的温暖惬意,既有山水画卷的灵秀雅致,亦有田园村落的淳朴安然。它如一位藏于深闺的佳人,在冬日里缓缓揭开面纱,静待着人们前来探寻这份独有的山水清欢,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与偏爱,在雪与雨的邂逅中,读懂皖西山区最动人的冬日情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