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西与贵州交界的万重大山里,藏着一个叫“菇类村”的地方。
这个村子最近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火的原因很简单,却又极具冲击力:
这里的女性夏天只穿前后两片布,被称为“两片瑶”;更重要的是,这里至今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家里大小事,女人说了算,男人更像是“上门女婿”。
你没听错,在这个瑶族村寨,女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财产由女儿继承,孩子随母姓,甚至离婚的主动权也牢牢掌握在女性手中。
这画面,冲击力可想而知。
很多人一听,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女儿国”、“女性天堂”之类的想象。
但如果你真的走进菇类村,跟当地人聊一聊,你会发现,这个被外界贴上“开放”、“女权”标签的村落,其背后是一部厚重的、由血泪和坚韧写就的生存史诗。
被深山“逼”出来的女性力量
菇类村,当地人也称“菇寮村”,主要居住着瑶族的白裤瑶分支。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和苛捐杂税,在明清时期迁徙至这片与世隔绝的深山。
这里的环境,一个字:苦。
山高林密,毒蛇猛兽横行,耕地更是少得可怜。
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村寨的生存模式被彻底重塑。
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必须承担起外出打猎、开荒、抵御外敌等最高风险的活动。
他们一去数月,甚至一去不回,是常有的事。
家里的顶梁柱常年“缺位”,谁来撑起这个家?
答案只能是女性。
于是,菇类村的女人们,默默接过了所有担子。
她们不仅要耕种土地、养育后代,还要操持家务、传承祭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女性成了家庭最稳定的核心和村寨事实上的管理者。
她们的威望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用肩膀扛出来的。
当一个家庭的存续、一个族群的繁衍都压在女性身上时,她们拥有最高话语权,就成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这种因生存压力而形成的社会结构,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财产继承,最重要的田地和房产由女儿继承,因为女儿是留在家里撑起家族的那个人。
儿子长大后分到的,可能只是一些农具或打猎工具。
婚姻上,男性更像是“嫁”入女方家,每年还要给女方家缴纳米、肉等作为“供养费”。
孩子出生后,自然也随母姓,成为母亲家族的一员。
就连离婚,也是女方说了算,孩子和家产全部归女方,男方几乎是“净身出户”。
这一切看似“女权”的习俗,其内核逻辑都是为了保证在男性缺位的高风险环境下,家庭和后代能够稳定地延续下去。
再说到那引人注目的“两片瑶”服饰。
夏季上身仅用两片绣花布遮住前后,侧面完全开放。
这绝非现代意义上的“性感”或“博眼球”。
在瑶族的文化里,这源于对生命和繁衍的图腾式崇拜,认为哺育后代的乳房是神圣的,不应遮掩。
同时,在亚热带山区的湿热气候里,这种服饰也极其便于下田劳作,通风凉快。
可以说,菇类村的每一项独特习俗,都深深烙印着生存的智慧和对环境的适应。
当“活化石”遇上直播带货
今天,随着通往山外的公路修通,电和网络接入,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的村落,被彻底推到了现代文明下。
菇类村,这座“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
变化首先来自经济。
旅游业的兴起,让这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山村看到了希望。
据最新的数据,到2025年,随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和网络宣传的持续发酵,菇类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逼近一万元大关,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68岁的村民盘月英,过去靠种地为生,现在通过在民俗表演队里唱歌,每月能有两千多元的额外收入。她乐呵呵地说:“老祖宗的东西能换钱,更要好好守住。”
更深层次的变革,则由村里的“女强人”们引领。
妇女带头人盘玉珍,几年前牵头成立了菌菇种植合作社。
她一边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种植经验,一边拿着智能手机查看全国的市场行情和最新的种植技术。
到了2025年,这个合作社的香菇、木耳等产值已经突破150万元,带动了村里两百多名妇女就业。
她们白天在菌菇大棚里务工,晚上则摇身一变,成了直播间里的带货主播,对着镜头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销菌菇和瑶族手工刺绣。
这幅画面极具象征意义:古老的母系权威,正与最前沿的商业模式无缝对接。
村支书盘文斌曾感慨,村里开会,妇女代表们的发言最积极,最终拍板的,还得是她们。
如今,她们不仅决定家里的事,也决定着村子经济发展的方向。
然而,当“活化石”遇上直播带货,甜蜜的果实背后,也伴随着苦涩的烦恼。
最大的冲突,就体现在那身“两片瑶”服饰上。
过去,它是神圣的文化符号和实用的劳动服。
现在,它在很多游客猎奇的镜头下,成了被围观的“奇装异服”。
一些年轻姑娘,比如还在读高中的盘晓婷,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穿着“太暴露”、“不方便”,更愿意穿T恤和牛仔裤。
传统服饰,越来越多地只在节日或为游客表演时穿上。
神圣的祭祀仪式,也面临着被“表演化”的风险。
村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活不被干扰,主动划定了专门的民俗展示区,禁止游客随意拍摄劳作的村民。
这种自觉,体现了他们在拥抱现代商业文明的同时,也在努力守住文化的根。
参考资料:
荔波县瑶山乡菇类村“环境整治”主题党日,营造美丽民宿旅游乡村建设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 2017-10-30 20:34:4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