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期的初次相遇,到第二期的深入相识,我们已跟随八位推荐官的视角,领略了播州的不同切面。而今,最后五位推荐官正式集结,为这场发现之旅压轴亮相。他们将携着各自珍藏的故事与独特的视角,为您讲述他们眼中的播州。
推荐官风采展示
张 小 进
大家好,我是(张小进)阿进。深耕自媒体领域8年,从最初的随手记录生活点滴,到如今带着热爱与坚守用心创作,我始终相信,镜头里的真实与温暖最有力量。这8年,我用文字、画面定格生活里的小美好,也在自媒体的道路上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更希望把这份对生活的热忱传递给更多人。
特别荣幸能成为播州文旅推荐官!作为土生土长的播州人,这片土地的山水人文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乌江寨的灯火、羊肉粉的滚烫鲜香、黄糕粑的软糯回甘,还有老街上的烟火气、非遗里的老手艺……这些刻在记忆里的美好,我想让更多人看见。
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家乡情怀,用每一个精心打磨的镜头、每一场真诚用心的直播,把播州的美景、美食、文化故事娓娓道来。愿能让更多人认识播州、向往播州、奔赴播州,也让播州的好声音、好故事,跨越山海,传到更远的地方!
江 洪 娟
我是江洪娟,一名土生土长的播州人,现在播州文旅投卓驿旅行社工作。我对文旅事业与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深藏在每一次线路考察与活动执行的细节里。无论是地接服务还是个性化定制,从“走出去”学习到“引进来”资源,我的目标始终是让文化旅行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2013年。那时,我站在旅行社的玻璃柜台后,手持彩页向游客推荐热门线路。那时的导游工作就像一场精密的机械舞,每天重复相同的景点讲解,核对相同的团队名单,那时传统的导游就像一台行走的百科全书,需要熟记每个景点的历史典故、建筑特色,但当游客开始用手机随时查询信息时,单纯的知识输出已无法满足需求,我发现年轻的游客在意拍照打卡的独特角度,亲子家庭需要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银发友们更渴望慢生活的雅致搭配,就这样,我从导游过渡到计调,在慢慢转化为旅游定制策划师,成为一个文化摆渡人,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故事有体验的文旅推荐官,让游客把旅途记忆通过味觉、视觉、沉浸式体验打包带走,实现游览+体验+收藏的深度绑定。
接下来,我将以脚步丈量文明,用热爱传递美好,整合播州文旅资源,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新业态,精彩诠释文旅推荐官的责任与价值。
高 瑛
我叫高瑛,是一个在播州长大的“本地娃”。2020年我回到播州,成为苟坝会议会址的一名讲解员,经过时间的沉淀,懂得了这份工作的责任。我要做的,是把那些沉睡在时光里的温度,用最真诚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从讲解员到“播州文旅推荐官”,我走过苟坝的田埂,抚过花茂村的土墙,听过乌江渡口的浪涛,也尝过鸭溪凉粉的香辣。我发现,播州的故事从来不只是“红色”——它是洪关太阳坪漫山的杜鹃,是枫香镇温泉氤氲的热气,是非遗传承人手里跳动文化字符,更是每一个播州人骨子里的坚韧与热情。播州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作为这片土地的女儿,我深知:从讲解员到宣传员,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讲、用力传,就一定能让更多人听见播州的声音,爱上播州的山水。
我在播州等您,来听一段马灯的故事,尝一口唤醒乡愁的味道,和我们一起,续写这片土地的新篇章!
李 吉 梅
我叫李吉梅。我在遵义红播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我喜欢旅游、写作。座右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播州区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色文化,是我们精神的纽带,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一名红色景区讲解员和宣传员,我将全力以赴讲好播州故事,传递播州好声音。
陆 俊 驰
大家好,我是陆俊驰,一名痴迷于天空视角的航拍爱好者,总觉得只有挣脱地面的束缚,让镜头飞向云端,才能真正读懂这片土地的壮阔与温柔。
我飞过播州的山川河湖,记录过清晨薄雾中苏醒的村庄,定格过黄昏时分洒满金光的田野,也追逐过乌江之上绚烂的晚霞。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眷恋。这里有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有少数民族的风情万种,有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更有烟火人间的温暖日常。
我想把这些藏在高空视角里的美景分享给每一个人。如果你也向往山河辽阔,渴望遇见不一样的风景,不妨来播州走一走。去乌江寨体验慢生活的惬意,去平正感受仡佬族的热情,或者就找一片田野静坐,看云卷云舒,听风吟鸟唱。
接下来,我会带着无人机继续探索播州的每一个角落,解锁更多小众美景与人文故事。跟着我的镜头,换个角度看播州,发现这片土地不为人知的惊艳与美好!
对播州的热爱,不止于文字与画面。现在,请用你的脚步去探索,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全部的热情去拥抱这片土地。最美的风景,正在等你到来。
编辑丨田文涛
一审丨王远飞
二审丨李维霞
三审丨刘 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