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滇池一片水,水明山秀是呈贡。”
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呈贡短暂居住后,曾留下的赞誉。
以前,总有人把昆明与美国西雅图相提并论。西雅图素有常青城的美誉,拥有青山、湖泊、港湾河道,气候温润、四季如春,与以“春城”得名的昆明堪称东西双璧。
西雅图气候迷人,近年来IT产业也蓬勃发展,颇有要成为美国下一个旧金山之势,其发展势头已经远超硅谷。
在滇池之畔,我们也同样看到,兼具“春城花都”柔美与“数字引擎”动能的新城——呈贡,正加速崛起,完成一场华丽蜕变。
11月11日,省委书记王宁在深入通信运营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强调,要加强数字信息大通道建设,加快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发挥低时延、高稳定性等优势,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通信枢纽、数字枢纽、数字产业高地。
呈贡是昆明大学城所在地,是重要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入驻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气息浓厚。位于呈贡的昆三中,其建筑风格如钟楼等,曾被网友说神似美国哈佛大学。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呈贡从传统的行政文教中心,跃升为驱动滇中经济圈的“数字引擎”,更在“一带一路”与“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棋局中,锚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算力枢纽”定位,推动数智产业从“萌芽起步”迈向“集群突破”。
呈贡区委书记陈净,另一个身份,是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足以看出,推动呈贡数字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锚定战略定位 从“行政文教中心”到“数智产业核心”
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八入滇、五出境”铁路大通道枢纽,呈贡自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内陆沿边开放新高地”的使命;而“春城花都展示区,现代科教创新城”的建设目标,更让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成为其发展的核心主线。
2024年,呈贡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GDP首次突破700亿大关,达到719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位列昆明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1%,同样稳居全市榜首。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呈贡始终保持着“宜居宜业”的城市底色——全区绿地率40.02%、人均公园绿地18.71㎡、环境质量优良率100%,“绿色”与“数字”的协同,成为其区别于其他产业园区的独特优势。
这份成绩的背后,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的“引擎作用”功不可没。作为云南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为特色的专一园区,开发区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逐步成为呈贡数智产业的“主战场”。
从2015年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到2016年成为全省“云上云”行动计划核心区,再到如今拥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云南省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块“国字号”“省字号”招牌,开发区的发展轨迹,正是呈贡数智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布局”的缩影。
数据更能直观展现其能级跃升:2021年至2024年,开发区工业投资从3.22亿元飙升至17.86亿元,4年间增长近5.5倍;主导产业(数字经济)营业收入从12.56亿元突破至84.3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从3.8%提升至20.2%;四上企业数量从15家增至47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家、43家。
如今的开发区,已形成“一区两片一小镇”的空间格局和“一主两辅”的产业布局,成为呈贡践行“现代科教创新城”定位的核心支撑。
筑牢算力基石 从“填补空白”到“集群布局”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水和电’,没有强大的算力支撑,数智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王宁书记强调,要推进算力与绿电融合,大力宣传推介云南绿电优势,做强算力服务。
在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这句话已成为共识。近年来,呈贡区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算力产业聚集区”为目标,推动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算力基建从“填补空白”向“集群布局”跨越,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硬支撑”。
2024年,开发区的算力建设迎来“里程碑”时刻——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获云南省数据局批复,正式开启“以智算为重点、以通算和超算为两翼”的算力布局。
截至2025年10月,该产业园已建成机房19.3万平方米,在建和规划机房3.1万平方米,可容纳标准机架2.1万台、服务器21万台;已配置机架1.18万台、服务器2.5万台,建成算力达2935P。
在电力保障这一“算力生命线”上,园区已建成6条10kV电力专线和2座110kV双回路智慧变电站,供电能力达100MW,预留容量50MW,未来还将建设110kV昆配云数变电站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确保算力“不断档、不减速”。一批重点算力项目的落地达产,更让呈贡的算力优势从“蓝图”变为“现实”。
在开发区内,8个重点算力建设项目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发力”的格局:总投资58.7亿元的“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项目”,规划算力达8885P,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政务与北斗卫星应用算力枢纽;
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总投资超20亿元,已建成算力622P,在建400P,未来将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信息化汇集中心;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则填补了云南大型公共算力中心的空白,不仅加入“中国算力网”,还配备液冷、水冷和风冷三种冷却系统,可满足高功率算力需求。
这些算力设施的建成,不仅服务于呈贡本地产业,更在“东数西算”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昆明浪潮云计算产业园为例,该项目可容纳2000个机柜,承载了昆明市53家市级单位523套业务系统上云服务,成为“东数西算”背景下政务数据“向西流动”的重要节点;
中国联通两亚国际智算中心已建成算力1000P,未来将重点服务于南亚东南亚企业的智算需求,推动算力“出海”。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引入华为、移动、电信、联通等世界500强企业,浪潮、云南白药等中国500强企业,以及360、金山云等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落地,既依赖于呈贡的算力优势,也进一步壮大了其数智产业生态。
布局未来赛道 从“产业集聚”到“生态构建”
如果说算力基建是呈贡数智产业的“硬骨架”,那么产业生态的构建则是其“软实力”的核心。当前,呈贡区正以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围绕“智算产业集聚区、模型超市核心区、数据标注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出海先行区”四大目标,推动数智产业从“企业集聚”向“生态协同”转型,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在“模型超市核心区”建设中,呈贡的“科教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作为昆明市的教育中心,呈贡集聚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20余万师生资源不仅为数据标注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更为大模型研发提供科研支撑。
开发区正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行业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例如,依托云南的生物资源优势,开发生物医药领域大模型;结合“春城花都”特色,打造花卉产业数字化模型。同时,开发区还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云服务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算力支持,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上云成本,夯实算力应用的“基层基础”。
“数据标注示范区”的建设,则让呈贡的“人才红利”进一步释放。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依托10所高校的人才资源,开发区正积极争取市级数据标注基地、省级人才培训基地落地,吸引数据标注企业聚集。
目前,开发区已孵化出花易宝、盛智易联等一批成长性良好的本土企业,其中花易宝依托数据标注技术,打造了花卉产业数字化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盛智易联则专注于工业数据标注,为云南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填补云南数据标注产业的空白,更破解“数算分离”的难题,实现“数据在本地标注、算力在本地应用”的闭环。最具战略意义的,当属“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出海先行区”的布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门户,呈贡正依托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数字海关等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走出去”。
目前,开发区已开始探索为南亚东南亚的中资、外资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算力服务等支持;在省工信厅的指导下,两亚数字出海总部基地正在加快建设,数字电竞出海基地也在谋划中——未来,呈贡将不仅是“算力枢纽”,更将成为中国数字技术、数字产品向南亚东南亚输出的“桥头堡”。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呈贡区的数智产业已不再是“单点突破”的探索,而是“系统推进”的战略布局。从719亿元GDP的经济实力,到2935P的算力规模,再到四大未来赛道的规划,呈贡正以“春城花都”的生态优势和“数字高地”的产业优势,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核心引擎”的角色,更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格局中,书写着数字经济的“呈贡答卷”。
未来,随着“十五五”期间5000P(力争10000P)智算供给目标的实现,呈贡必将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提供“数智样板”。
(来源:呈贡发布 文/赵娟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